噻嗪酮 (扑虱灵、 稻虱净、 优乐得) 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
杀虫剂, 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较强的胃毒作用。 对作物有一定的渗透能力, 能被水稻叶片或叶鞘吸收, 但不能被根 系吸收传导。 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 致 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 一般施药后3~7天才能看 出效果, 对低龄若虫毒杀能力强, 对3龄以上若虫毒杀能力显著下 降, 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 但可缩短其寿命, 减少产卵量, 并且 产出的多是不育卵, 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 从而可减少下一代 的发生数量。 对半翅目的飞虱、 叶蝉、 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 防治效果, 药效发挥慢, 一般要在施药后3~5天。 若虫蜕皮时才 开始死亡, 施药后7~10天死亡数达到最高峰, 因而药效期长, 一 般直接控制虫期为15天左右, 加上保护了天敌就又发挥了天敌控 制害虫的效果, 所以总有效期可达1个月左右。 主要剂型有20%、 25%、 50%、 80%可湿性粉剂, 25%、 40%、 50%悬浮剂, 20%、 40%、 70%水分散粒剂, 8%展膜油剂。 (1) 水稻害虫 防治稻飞虱、 叶蝉, 在主要发生世代及其前1 代、 在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盛发期, 用70%水分散粒剂或80%可 湿性粉剂10~14克/亩加水40~50升喷雾, 重点喷稻株中下部位。 也可以用8%展膜油剂125~150毫升洒滴。 当稻飞虱迁入峰次多, 成虫、 低龄及高龄若虫并存时, 可采用 与混灭威、 速灭威、
异丙威等混用, 同时兼治高龄若虫和成虫。 每 亩用25%噻 嗪 酮 可 湿 性 粉 剂 25 克, 加 25% 速 灭 威 可 湿 性 粉 剂 75~100克, 或50%混灭威乳油35~50毫升, 对水喷雾。 (2) 蔬菜害虫 防治温室白粉虱, 在2~3龄若虫盛发期, 用 2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视虫情隔15天再喷1次。 注意防止药液落在白菜、 萝卜上以引起褐斑和绿叶白化。 (3) 果树害虫 防治
柑橘锈壁虱、 全爪螨、 粉虱、 介壳虫、 黑 刺粉虱, 用25%可湿性粉剂或25%悬浮剂1000~2000倍液均匀喷 雾。 防治柑橘介壳虫, 应在若虫分泌蜡粉之前用药, 施药时喷雾要 均匀, 保证足够的喷液量, 使药液能充分与虫体接触, 加大害虫的 受药面积。 若错过防治时期应适当加大用药量。 (4)
茶树害虫 防治茶小绿叶蝉, 在若虫高峰期或春茶采摘 后, 用25%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先喷茶树四周, 后 喷中间。 视虫情隔10~15天再喷1次。 注意事项: ①药液不应直接接触白菜、 萝卜, 否则将出现褐斑 及绿叶白化等药害, 使用时应先对水稀释后均匀喷雾, 不可用毒土 法。 ②施药时要保证一定的用水量: 水稻、
茶叶用水40~50 升/ 亩, 柑橘用水200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