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斑潜蝇, 为双翅目潜蝇科害虫。 成、 幼虫均可为害。 (1) 为害特点 雌成虫一般把叶子刺伤, 取食和产卵; 幼虫潜 入叶片和叶柄为害, 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 虫道终端变宽, 因而破坏叶绿素, 严重者叶片脱落。 该虫还传染几种植物病毒。 (2) 识别要点 美洲斑潜蝇各虫态识别要点 成虫 小,体长1.3~2.3毫米,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比雄虫大 卵 呈米色,半透明幼虫 蛆状,初无色,后变成浅橙色,稍扁平 蛹 浅橘黄色 (3) 发生规律 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 吸食汁液。 雌虫把卵 产在伤口表皮下, 经2~5天孵化。 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10℃, 幼虫期4~7天。 末龄幼虫咬破表皮, 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 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 每个世代, 夏季为2~4周, 冬季为6~8周。 (4) 防治措施 ① 农业防治 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 每亩设置15个诱杀点, 每个点放置1张诱蝇纸诱杀成虫, 每3~4天换1次。 ② 化学防治 当受害叶片有幼虫点片发生时, 2龄前可选用 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 48%
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 25% 杀 虫 双 水 剂 500 倍 液、 10% 吡 虫 啉 粉 剂 1500 倍 液、50%
敌敌畏乳油800倍液、 20%
甲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 20%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