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条跳甲, 又叫黄条跳甲, 俗称狗蚤子、 跳蚤虫、 地蹦子 等。 属鞘翅目叶甲科。 主要为害萝卜、 甘蓝、 花椰菜、 白菜、 油菜、 芥菜 等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此 外, 还 可 为 害 茄 果 类、 瓜 类、 豆类等。 (1) 为害特点 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 成虫主要食叶, 咬食叶 肉, 将叶片咬成许多小孔, 幼苗被害后不能继续生长而死亡, 造成缺苗毁种。 幼虫生活在土中, 蛀食根部表皮, 咬出许多弯曲虫道, 或咬断须根, 致使地上部分的叶片变黄而萎蔫枯死, 使田间出苗不齐。 此外, 成虫和幼虫还可造成伤口, 传播软腐病。 (2) 形态特征 黄曲条跳甲不同虫态识别要点 成虫 体长1.8~2.4毫米,为黑色小甲虫,鞘翅上各有1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典型识别症状),后足腿节膨大,胫节、跗节黄褐色 卵 长约0.3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长圆筒形,黄白色,各节有不显著突起蛹 长约2毫米,椭圆形,白色 (3) 发生规律 成虫善于跳跃, 高温时还能飞翔, 一般中午前 后活动最盛。 成虫有趋光性, 对黑光灯敏感。 成虫寿命长, 产卵期长达30~45天。 卵散产于植株周围湿润的土隙中或细根上。 幼虫在土中孵化、 取食、 发育、 化蛹, 成虫出土危害叶片。 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每年发生数代, 华北地区4~5代, 长江流域5~6代, 南方 7~8代。 高温高湿有利于该害虫发生, 田间表现世代重叠, 气温达10℃以上开始活动、 取食。 该虫发生的轻重与茬口连作有关,连作较重, 轮作较轻, 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地较轻, 旱地连作较重, 水旱轮作较轻。 (4)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该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要尽量与非十字 花科蔬菜轮作, 以减轻危害。 清除菜园残株落叶, 铲除杂草, 消灭其越冬场所。 播种前深耕晒土, 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条件,还可消灭部分虫蛹。 ② 化学防治 发现有虫及时防治, 可选用 90%
敌百虫原粉 1000倍液、 10%
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2.5%
溴氰菊酯乳油2500~4000倍液、 50%
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也可用烟草粉500克+草木灰1.5千克混合均匀后, 于清晨撒在叶面。 喷药时应先由菜地四周喷起, 渐至田中间, 以防止成虫逃到相邻田块。 发现根部有幼虫危害时, 还可用5%
毒死蜱颗粒剂2~3千克/ 亩拌细土5千克, 或90%晶体
敌百虫1000倍液, 或2.5%鱼藤酮800~1000倍液均匀撒施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