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螟俗称钻心虫、 剜心虫、 甘蓝螟、 菜心虫、 萝卜螟、 桃心虫等, 属鳞翅目螟蛾科。 幼虫为钻蛀性害虫, 主要危害幼苗的心叶和生长点。 植株生长点被害后停止生长, 造成缺苗断垄, 主要危害萝卜、 大白菜、 花椰菜、 青花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 (1)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蛀食叶肉, 2龄后穿出叶面, 3龄后 便开始钻入菜心叶中危害, 使之因生长点被害而停止生长, 4~5龄由心叶或叶柄蛀入茎髓及根部为害, 蛀孔显著, 孔外缀有细丝,并有虫粪, 造成萎蔫死亡, 且可传播软腐病。 尤其3~5片真叶的幼苗, 8~9月份受害最重, 幼虫可转株为害, 一头幼虫一生可危害4~5棵菜苗。 老熟后在心叶或菜根附近的土壤、 土缝中吐丝结 茧化蛹。(2) 形态特征 (3) 发生规律 老熟的幼虫吐丝缀合泥土、 枯叶等结丝囊越 冬, 翌年春暖后在6~10厘米深的土中结茧化蛹, 在越冬场所残株败叶间化蛹。 成虫昼伏夜出, 白天在叶背面, 夜间活动, 多将卵产在幼苗的心叶上。 菜螟不同虫态识别要点 成虫 体长7毫米,翅展15~20毫米,灰褐色。 前翅有3条白色横波纹,中央有深褐色肾形斑,镶有白边;后翅灰白色,外缘稍带褐色 卵 椭圆形,扁平,表面有不规则网纹,初为淡黄色,后渐现红色斑点,孵化前变橙黄色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2~14毫米,头部黑色,胴体淡黄色,前胸背板黄褐色蛹 体长约7毫米,黄褐色 北方1年发生3~4代, 长江流域6~7代, 南方8~9代。 一 般在8~10月危害严重。 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 如温度30~31℃, 相对湿度50%~60%有利于菜螟发生。 菜苗2~4叶期与幼虫发生 期相遇则受害严重。 前作是十字花科蔬菜时往往受害较重。 地势较高, 土壤干燥, 干旱期灌水不及时, 都有利于菜螟的发生。 (4)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茬口, 尽量避免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 连作。 据幼虫发生期适当调整播种期, 使幼苗2~4叶期与菜螟幼虫发生盛期错开。 结合间苗、 定苗、 移栽等农事活动, 拔除虫苗、杀死害虫。 在干旱年份, 早晚勤灌水, 增加田间湿度, 改变适宜菜螟发生的田间小气候。 ② 化学防治 应掌握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 网时即开始喷药防治, 重点喷心叶。 可选用90%晶体
敌百虫600倍液、 50%辛 硫 磷 乳 油 1000 倍 液、 80% 敌 敌 畏 乳 油 1200 倍 液、20%氰戊菊酯3000倍液、 20%
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2.5%
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2.5%高效
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喷药时间以晴天的傍晚或早晨, 幼虫取食时效果最佳。 如果虫口密度大, 危害严重, 可每隔 5~7 天用药一次, 连续防治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