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识别要点 植株下部外叶叶肉变黄, 随着黄化现象发展至 整个菜叶, 直至整个植株黄萎。 茎基部维管束变为黑褐色。 (2) 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6~8年甚至更长时间, 可由雨水、 灌溉水、 农具和未腐熟有机肥传播。 主要由根部伤口侵入, 经薄壁细胞直达维管束进入导管, 引起系统性侵染。 (3)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避免连作, 重病地块应与非十字花科、 茄科蔬 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氮、 磷、
钾肥配合施用, 施肥时避免烧伤根系。 勤中耕松土, 提高土壤通气性, 促进根系发育。 雨后及时排水,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发现病株立即挖出, 并在病穴撒石灰, 防止病情发展。 ②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 可选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80%
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 10%高效
烯唑醇250倍液、 72.2%
霜霉威水剂600~700倍液、 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6%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69%
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0%
氟吗啉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 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灌根, 每株200毫升, 每7天1次, 连续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