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锈病 (彩图9) 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 春季4~5月, 秋季 8~11月, 该病为气传病害, 传播快, 来势凶, 为害重, 条件适宜, 很快全田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 但叶柄、 豆荚等有时也可被害。 常使 叶片干枯, 引起提早罢园。 温暖多雨、 多雾、 多露病害易发生。 此 外, 连作地, 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种植过密, 通风透光差, 浇水过 多过勤,
肥料不足, 施
氮肥过多, 缺磷
钾肥等都会加重病情。 保护地 不通风, 湿度大, 结露时间长易发生。 早春气温回升早, 夏秋连阴雨 多, 发病快。 (1) 识别要点 在叶片背面发生星星点点黄白色小斑点, 渐为 黄褐色、 中央隆起、 黄褐色夏孢子堆, 密布整张叶片。 表皮破裂后, 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在叶正面相对应的部位形成褪绿发黄白斑点。 后 期, 夏孢子堆转变成紫黑色冬孢子堆, 或叶片上长出冬孢子堆, 病斑 常密集, 连合成斑块, 造成叶片变形早落。 严重时, 叶片枯黄、 皱 缩、 脱落, 植株矮小, 荚少而小, 生育期缩短, 最后枯瘦而死。 有时 在叶柄和豆荚上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实行与瓜类、 茄 果类、 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 用种子重量0.4%的
多菌灵或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拌种消毒。 重施腐熟有机肥, 增施磷
钾肥。 科学浇水, 及 时排除田间渍水。 春播宜早, 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 合理密 植, 高畦或半高畦地膜覆盖栽培, 提早播种或晚播种躲过高温重发病 期。 及时打掉病叶及底部老叶。 保护地加强放风降湿。 收获后清除田 间病残体, 并集中烧毁, 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② 生物防治 病害刚发生时, 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50 倍液, 隔5天喷一次, 连喷3~4次。 ③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 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 或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 液、 40%
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 50%硫黄悬浮剂200倍液、 30%固 体石硫合剂150倍液、 50%
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 50 豆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20%
咪鲜胺乳油1500~2000倍液、 20%
噻菌铜悬浮剂500~600倍 液、 25%
嘧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 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 剂1500~2000倍液、 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倍液、 15%
三唑酮粉 剂1000倍液、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2.25%腈菌 唑·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 液、 12.5% 烯 唑 醇 可 湿 性 粉 剂 2500~ 3000倍液、 43%
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 30%氟菌唑可湿 性粉剂2000~2500倍液、 12%松脂酸铜乳油800倍液、 40%敌唑酮可 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轮换喷雾。 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