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识别要点 ① 茎蔓发病 下部茎蔓先出现症状, 病斑深褐色, 病斑的中部 淡棕色或浅黄色, 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 湿度大时上生灰 色霉层。 有时病原从茎蔓分枝处侵入, 引起病部形成凹陷水浸斑, 植 株逐渐萎蔫。 ② 叶片发病 (彩图14) 均从叶缘处开始, 苗期发病时子叶呈水 浸状变软下垂, 叶片边缘长出白灰色霉层。 叶片上的病斑较大, 有轮 纹, 后期易破裂。 残花落在叶面, 也会从叶片中部引发病害。 ③ 豆荚发病 表现为病原先侵染败落的花, 后扩展到豆荚, 病 斑初淡褐色至褐色, 后软腐, 表面生有灰色霉层。 (2) 防治措施 ① 农业防治 降低棚室湿度, 提高棚室夜间温度, 增加白天通 风时间。 及时拔除病株。 ② 化学防治 定植后出现零星 病 株 即 开 始 喷 药 防 治, 可 选 用 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或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50%乙烯菌核 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 第一章 豇豆 559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45%
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 50%混杀硫悬剂800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隔7~10天喷施一 次, 连续防治2~3次。 喷药时, 应在上午9时之后, 叶面结露干后进行, 一定不要在下 午3时以后喷药, 否则将增高棚内湿度, 降低防治效果。 阴天时, 也 可使用烟剂防治, 每亩使用10%腐霉利烟剂200~250克, 或45%百 菌清烟剂250克, 于傍晚闭棚时熏烟。 也可于傍晚喷施粉尘剂, 每亩 可使用10%灭克粉尘剂, 或5%
百菌清粉尘剂、 10%杀霉灵粉尘剂、 6.5%甲霉灵粉尘剂1千克, 每7天1次, 连续使用2~3次。 由于灰 霉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 因而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切不可连续使用 同一种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