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夜蛾形态特征
甘蓝夜蛾别名甘蓝夜盗虫、菜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5~25毫米,翅展30~50毫米,翅和身体为灰褐色,复眼为黑紫色,在前翅的中间部位,靠近前缘附近有一个灰黑色的环状纹和一个相邻的灰白色的肾状纹,后翅灰白色。卵半球形,有纵横棱边相隔的方格纹。初产黄白色,孵化前紫黑色。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体色多变,受气候和食料影响而在黄、褐、灰间变化,体表腺体色泽分明,背腺两侧有多个倒“八”字形纹,在1龄、2龄时前2对腹足退化。蛹赤褐色,长约20毫米,臀棘较长,末端有2根长刺,顶端膨大,形似大头针。
甘蓝夜蛾为害症状
甘蓝夜蛾食性杂,主要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2~3龄幼虫逐渐分散,将叶吃成孔洞和缺刻。4龄后夜暴食,仅留叶脉和叶柄。大龄幼虫钻人叶球或菜心,排出粪便,使菜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甘蓝夜蛾防治方法与用药要点
1、掌握施药适期,于卵孵盛期至幼虫2龄前期施药。3龄后~施药,幼虫分散钻入心叶,防治较困难。
2、对于害虫密度较高或虫龄较大时,应间隔5~7天施第2次药,喷雾时需均匀周到。
3、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避免蔬菜
农药残留中毒。同时,为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应尽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