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别名落苏,为茄科茄属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公元3~4世纪传入我国,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通常认为我国是茄子的第二起源地。
茄子适应性强,栽培容易,产量高,营养丰富,又适合于加工,是我国人民喜欢食用的蔬菜之一。在我国南北方地区普遍栽培,近年来设施茄子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茄子根系发达,主根入土可达1.3~1.7米深,横向伸长可达1.0~1.3米宽,主要根群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壤中;根系木质化较早,不定根发生能力弱,与番茄相比,根系再生能力差,不适宜多次移植;根系对氧气要求严格,土壤板结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地面积水能使根系窒息,致使地上部叶片萎蔫枯死。
茄子的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为止,需要15~20天。播种后要注意提高地温。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门茄现蕾,需要50~70天。幼苗3~4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之前,幼苗以营养生长为主,生长量很小,水分、养分需要量较少。
茄子从花芽分化开始,转为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进行。这一段时间幼苗生长量大,水分、养分需求量逐渐增加。分苗应该在花芽分化前进行,以扩大营养面积,保证幼苗迅速生长发育和花器官的正常分化。开花结果期,从门茄现蕾到门茄“瞪眼”,需要10~15天。
茄子开花坐果期为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的过渡期。此期需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果实发育。结果期从门茄“瞪眼”到拉秧为止。门茄“瞪眼”以后,茎叶和果实同时生长发育,光合产物主要向果实输送,茎叶得到的同化产物很少。这个时期要注意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茎叶生长和果实膨大。对茄与“四母斗”结果期,植株处于旺盛生长期,对产量影响很大。尤其是设施栽培的茄子,这一时期是产量的主要形成期,更加要注重水肥管理;在“八面风”结果期,果数多,但较小,产量开始下降,但也要重视水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