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 20:21 作者:李先生
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中,水稻渍害时有发生。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水稻渍水的发生和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渍水后的补救方法,供大家参考。
1.水稻涝渍的发生
水稻渍水多发生在沿江·河两岸和低洼地区的水田中。主要是由于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或者暴雨强,造成河流上游洪水,中下游受汛期影响。平原水网径流聚涨,水退缓慢淹没水田,抑制了水稻的呼吸,产生生理障碍。同时,由于洪水速度快,被冲走的泥沙·杂草·树枝等。被夹带,导致水稻植株被埋没·划伤·折断·倒伏,可直接造成伤害和器官损伤,诱发病菌入侵。其中,洪水危害最大。
2.水稻涝渍症状
2.1苗期淹水
幼苗细长,足叶黄绿色。水退了,有不同程度的腐烂,但一般都能恢复生长。
2.2分蘖期淹水
淹水2-3天后,仍可逐渐恢复生长。淹水4-5天后,地上部分完全干燥,分蘖芽和茎的生长点没有死亡。退水后仍可出现新叶和分蘖。淹水时间越长,生长越慢。水稻植株表现为足叶坏死,黄褐色或深绿色,心叶稍弯,水退时叶片不同程度干枯。
2.3拔节期淹水
淹水2-3天后,小穗分化受到抑制,幼穗不能抽穗。随着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的增加,节间伸长较大,但当水退去后,植株伸长节间缩短,甚至穗节和颈节缩短。严重淹水条件下,茎杆细而细,植株弯曲折断,倒伏后又变得直立弯曲。同时,伸长节上发生不定根,表现为异常发根。
2.4启动阶段淹水
抑制幼穗发育,形成畸形穗和退化小穗。淹水2天以上,大部分不能抽穗,后期高节位分蘖形成,部分能抽穗,但不能结实,导致烂穗·畸形穗。未死亡的幼穗颖壳和枝条退化严重,抽穗后出现许多白穗,甚至只有轴。抽穗成熟推迟5-7天,每穗粒数减少。
2.5抽穗开花期淹水
淹水2-3天后,稻穗的小穗仍能开花,有的还能结果。淹水3天以上,由于花粉和花药被破坏,虽然能开花但不能授粉,穗很快干枯死亡。
3.预防水稻渔害和抗涝措施
3.1水控制和洪水控制
大力兴修水利,修建防洪工程,迅速提高农田的耐涝能力,这是防止内涝的根本措施。汛期做好防洪的各项准备,及时加固加高堤防,根据水情有计划地进行分洪,及时排除内涝。
3.2选择耐涝性强的品种。
据调查,不同品种的耐涝性也不同。应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型紧凑的品种。这些品种耐涝性强,涝后恢复生长快,再生能力强。相同淹水条件下,粳稻损失重,其次是糯稻,籼稻损失轻。在选择耐涝品种的同时,要根据当地可能发生洪涝的时期和程度,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防止品种单一化带来的损失。
3.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抗逆性。
渍水后,水稻能否在涝前健康生长
水稻被淹后,要立即组织人力,集中所有排水工具和设备,进行排水抢险。排水时要注意,烈日下不能一次排水,一定要预留合适的水层,让水稻逐渐恢复活力。比如一次性排水,由于水稻秧苗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生命力弱,茎叶柔软,在晴天和烈日下容易枯萎,会加重损失。但在雨天,可以把水排一次,有利于稻苗的恢复。比如水稻秧苗受淹后,很多叶子被盖住,植株生长健康,田面上的浮泥也多了。也可以沥干后放在田里,防止根部翻身倒伏。
4.2打捞漂浮物,洗苗,协助管理。
渍水后,水退时,漂浮物可随退水捞出,可减少水稻秧苗被压死和秧叶腐烂。同时,在退水后秧尖刚落下时,要对秧苗进行冲洗,可来回摆动竹竿,将沾在茎叶上的泥沙冲走,对恢复秧苗活力有很好的作用。在水浑浊,泥沙多的地方,容易粘沙,压坏稻苗。可以顺着退水的方向倒水,洗稻秧。结合烂叶黄叶,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水稻秧苗进入孕穗期中后期,修剪效果不好,容易伤稻穗。
4.3查苗补缺
水稻苗期淹水,要用烂苗来弥补退水后的不足。一·补种原苗;二·分株补种;三是插秧补田,即渍水后秧苗严重缺苗时,可将几块田的秧苗一起移至一块田,腾出的田块可直接播种早熟或特早熟品种。
4.4追肥
渍水后,根据苗情适当施肥,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可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
4.5加强病虫害防治。
水稻受涝后,消耗了大量能量,损伤了植株,抵抗力减弱,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要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及早防治,减少损失。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