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黄花菜叶斑病的防治

2024-01-16 23:14 作者:李先生  

黄花菜是我县的名、优、特农产品之一,全县现有种植面积近1.5万亩。近年来随着黄花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栽培方式不断创新,黄花菜叶斑病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发病田地一般减产30%一50%,严重者损失达8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耕种帮建议叶斑病是本县黄花菜优质高产的障碍之一。黄花菜叶斑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如下。

1、黄花菜叶斑病发生特点

1.1 主要症状。叶斑病是黄花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发灾”、“水瘟”等,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早的一个病害。一般发病后都会减产30-50%。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苔,发病初期在嫩叶中部沿叶脉附近出现暗绿色针尖大小点,以后成为黄色斑点,边缘呈水渍状、半透明状,病斑纵间比横间扩展快,后期出现霉状物或小黑点病征。病斑发生在叶尖上则叶尖枯死;花茎苔受害严重时,萎缩枯死。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严重时大片叶片干枯,像火烧一样。为害严重的可造成全部枯死,无花可收。

1.2 病害流行特点。叶斑病在3月上旬始见,5一6月份为流行高峰期;病害发生主要与气候、栽培管理和品种有密切的关系,气候因子是导致发病与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多发生在春夏之交的多雨年份,高湿度情况下发病严重。病菌随植株残体越冬,翌年3-4月随幼苗出土,气温回升,病菌即侵入嫩苗为害,若此时温度变化大或遇雨天,相对湿度大,病害极易流行。从栽培管理方面看,栽植年限过久的地块发病较重,而6年以下的壮龄株抗病性较强;冬季田管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发病较轻,重施氮素肥料,少施磷、钾肥料的田地则病害发生重。

1.3 病源菌。由镰孢霉属病原真菌引起, 该病菌为真菌,以菌丝体及子实体在病株上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孢器内生孢子作为初侵和再侵接种体,从孔口、表皮或伤口侵入致病。

2、综合防治技术。

2.1 选用抗病良种。黄花菜生产品种的选用,应本着因地制宜、高产抗病的原则。主要选用当地十八格黄花菜品种,具备抗病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等优良种性。

2.2 合理密植。采取宽窄行的栽培方式,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20一30厘米,每公顷栽4.5-5.0万株,这样既保证有足够的苗数,奠定速生丰产苗架,又有利保持菜园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病能力。

2.3 适时更新复壮。当黄花菜蔸龄达6年以上时,每蔸内分蘖数过多,病虫为害加重,产量亦开始下降,此时要及时更新复壮,促进黄花菜健壮稳长。

2.4 做好平衡施肥。黄花菜应以施用高温发酵后的有机肥为主,在施肥方法上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施苔肥,补施蕾肥”。要防止施用化学氮肥过多,增施钾肥和硼肥,合理配施磷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虫能力。

2.5 药剂防治技术。根据黄花菜花蕾成熟不一致,需要每天采收与控制病的现实矛盾,为此“早”是黄花菜用药防治的核心,应坚持预防为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做好合理搭配和交替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当前防治黄花菜叶斑病较好的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剂2000倍液;或选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病害初见期任选一种药剂喷雾,隔10一15天防治一次,连治2一3次。并做到轮换使用不同药剂。用药时雾点要细,由于黄花菜叶片蜡质层厚,叶面光滑,药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粘性,提高药效。此外,在防病时可加入吡虫林,灭虫灵,虫杀净等低毒对口药剂,达到病虫害兼治,减少用药次数,确保综合防治效果 。

回答者:广东省江门市-葛穆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小麦吸浆虫防治误区 下一篇:四季豆锈病是什么季豆锈病防治有高招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