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秆的症状]
空玉米秆也叫“空体”,是指植株不结穗或有穗无粒。一般空心茎株苗期基部圆形,叶片紫色,顶部深绿色和紫色,叶脉中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纹,拔节期植株细而矮,叶片淡绿而窄,与茎的夹角较小。
【原因】
玉米秸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遗传原因;二是由于体内缺乏碳、糖等有机营养或耳朵发育期营养失衡所致。过密种植,不考虑留茬、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品种特性,留苗过多,密度过高,田间布局不合理,导致玉米个体发育不良,空秆率增加。植株间生长不平衡,播种过早,种子大小不规则,播种深度不同,覆土厚薄不均,施肥不均匀,都会导致幼苗生长不均匀,必然导致大苗欺小;幼苗的大根深叶茂,生长旺盛,赢得荣耀,获得肥料;小苗缺乏营养,长得瘦弱发育不良,果穗分化发育受到抑制,自然正常发育的果穗很少。
肥水供应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玉米雌穗分化一般发生在出苗后60天。此时,如果土壤缺乏充分全面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供应,就会导致玉米发育不良,叶片薄而黄,光合面积小,叶片产生的有机质少,不能满足穗分化的养分要求,空秆数就会增加。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恶劣的气候条件(干旱、雨水过多)会增加空秆率。拔节期后,玉米处于穗分化期。此时干旱,根系细,植株矮,阻碍光合作用,影响雌穗发育;雨水过多,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困难,吸收减弱,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
[预防和控制方法]
确定合理的密度。合理密植要坚持因地制宜,玉米密度要与品种、土质、留茬、施肥水平等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据不同品种确定田间密度,低秆早熟品种密度较高,高秆晚熟品种稀植。其次,应根据留茬、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调整密度。好茬、肥水条件好的,如绿肥茬地或土质好的地可适当密植,茬差或土质差的旱田,如麦茬地宜稀植。
合理使用肥水,拔节至开花是穗分化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肥水必须及时满足,促进果穗正常结实,对防治空秆有积极作用。
人工阉割。据测定,玉米每穗有11150个花药,每个花药约有250个花粉粒。而玉米每穗只需要1000粒左右的花粉粒,所以可以拔一些雄穗。部分植株去雄后,植株变矮,改善了中部叶片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增加有机物积累,减少空秆。此外,通过拔除部分雄穗,可以将原本开花、花粉发育和后期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运输转移到雌穗上,使无效穗变得有效,从而降低空秆率。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