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水稻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外源抗虫基因导入相应品种的水稻,从而获得能够表达对水稻害虫具有高效杀虫作用的蛋白的转基因抗虫晶种。目前转基因抗虫水稻以转苏云金芽胞杆菌毒蛋白基因的Bt水稻为主。这一技术大大减少了
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特别是转Bt基因水稻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转基因抗虫水稻对害虫具有显著抗性,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目前,常用于水稻抗虫性改良的外源基因主要有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中分离出来的杀虫晶体蛋白(ICP)基因与营养期杀虫蛋白(VIP)基因,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蛋白酶抑制剂(PI)基因与外源凝集素(lectin)基因。这些基因均有一定的杀虫效果。2009年,国家农业部门已经为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发放了安全证书。这是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高抗鳞翅目害虫的转基因水稻品系。目前对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工作主要还是在技术储备上,对于转基因水稻的环境效应,存有不同的意见。这就还需要更多的试验研究来印证。借助杂交、回交转育等育种手段将转基因抗虫水稻作为新的种质资源运用到常规育种中去,育成生产上可以应用的新品种,将是抗虫转基因研究发挥应用价值的必经之路。可以相信,随着科学家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更多的转基因水稻品种与生产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