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 09:51 作者:李先生
麦子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因气候、土壤、品种、栽培措施等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春性品种小麦每生产100公斤麦粒和相应的茎杆,约需吸收氮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3—4公斤。大麦的耗肥量比小麦少。a
小麦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有两个:一是分蘖到越冬始期,吸收氮量约占总量的20%,吸收磷、钾约占总量的10%。返青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有所增加。另一高峰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40%左右,吸收磷、钾量分别占40%和50%。开花后对氮尚有少量吸收,对磷的吸收约占20%,对钾的吸收则完全停止。大麦从出苗到分蘖,吸收全部氮、钾元素的50%和磷元素的30%,到抽穗期达到全部养分的65%以上。
从满足麦子的生长发育,促高产来看,苗期至越冬初期,应提供充足的养分促使幼苗早分蘖、早发根,培育壮苗,满足形成穗数所与要的养分,为足穗、大穗奠定基础;返青至拔节阶段则应控制肥料的使用,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防止基部节间过度伸长造成后期倒伏;拔节到开花期是小麦一生吸收营养最多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增粒;抽穗扬花后则应保持良好的氮、磷营养,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和运转,促进麦粒灌浆,增加粒重。大麦具有生育期短,分蘖发生早,叶片功能期短,幼穗分化早,粒数决定期早,早发壮苗对争取足穗和大穗意义很为重要。因此,前期需要更多的肥料投入。
上海地区根据大麦高产需肥规律,采用控氮(亩纯氮16公斤左右,折尿素35—40公斤)、增磷、补钾的原则,氮、磷、钾养分比例控制在1: 0.4: 0.1。把握“促两头,控中间”的施肥原则,围绕“前期促壮苗,中期保稳长,后期攻大穗大粒”的调控目标,适当减少中期用肥量,增加后期穗肥用量,要求基蘖肥—接力肥—拔节孕穗肥的比例保持在60%:5—10%:30%左右。增施有机肥、BB肥、复合肥以及磷酸二铵等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