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同翅目害虫 半翅目害虫 鞘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 双翅目害虫 膜翅目害虫 蜱螨目害虫

桃斑蛾(斑蛾科)

2018-11-17 12:06 作者:李先生  

  桃斑蛾图片,桃斑蛾长怎么样?桃斑蛾怎么防治,桃斑蛾用什么药最有效?桃斑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桃斑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桃斑蛾(斑蛾科) 

    一、中文名称:桃斑蛾

    二、别名:杏星毛虫

  三、学名:lllliberispsychina Oberthur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其中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五、危害作物:桃、杏、李、梅、樱桃、山楂、梨、葡萄、柿等多种果树林木植物。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食害芽、花及嫩叶。早春幼虫蛀入刚萌动的花芽内危害,使花芽迟迟不能开放。发芽后幼虫食害叶片成缺刻。发生严重年份,常将全树叶片吃光。

桃斑蛾(斑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9mm,翅展约23mm,全体黑色,具蓝黑色光泽,翅半透明,疏生黑色鳞毛,翅脉、翅缘黑色。与梨叶斑蛾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此虫前翅第1径分脉至第2径分脉的距离短于第2径分脉至第3径分脉的距离。

2、卵:扁平楠圆形,长约0.7mm。初产乳白色无光泽,渐变黄褐至黑褐色。

3、幼虫:老熟体长约16mm,体肥胖近纺锤形,头小黑褐色,大部缩人前胸。背面暗红褐色,腹面紫红色,腹部各节具横列毛瘤6个,各毛瘤中间生许多褐色短毛,周生黄白色长毛。前胸盾黑色,中央具一淡色纵纹。臀板黑褐色,臀栉黑褐色10余齿。

4、蛹:体长约9mm,楠圆形,初淡黄褐色,羽化前变黑褐色。茧椭圆形,丝质较薄,淡黄色,茧外常附虫粪与泥土粒。

桃斑蛾(斑蛾科) 

九、发生规律:

此虫各地均1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于树皮缝隙、翘皮、剪锯口裂缝、枝杈及贴枝叶下结小白茧越冬。翌春寄主萌动露绿时越冬幼虫出蛰危害。首先蛀芽危害,芽旁有针尖大的蛀孔,被害芽不萌发而枯死。花期转害花及嫩叶,此时如遇不良环境气候即返回原越冬场所荫蔽。幼虫稍大后则白天下树于树干基部附近的土、石块、枯草、落叶下及树皮缝隙中潜伏,黄昏后开始陆续上树取食叶片,上树危害高峰期为下午8时至次日4时左右,5时开始下树隐蔽。故有“夜猴子”之称。幼虫上树后先食害下部枝上叶片,然后逐渐向上转害,也有少数幼虫吐丝缀连叶片于内隐蔽或危害。幼虫危害至5月中旬后开始逐渐老熟,于叶背、枝干缝、树干周围土石砖块下、枯草、落叶等处结茧化蛹。蛹期约18天左右。6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飞翔力弱,早晨受惊后易假死落地,极易捕捉。羽化后不久即可交尾产卵;羽化时间多于午夜,交尾常发生于午夜以后至次日上午。交尾后约10小时左右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树冠中、下部叶的背面及主脉处。单雌平均卵量为170粒左右。卵期平均10天左右,成虫寿命:雌蛾平均13天,雄蛾平均10天。6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稍经取食后便转至越冬场所越冬。

桃斑蛾(斑蛾科) 

十、防治方法:

1、休眠期防:治早春刮树皮、堵树洞,重点以树杈部位以上为主,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

2、生长期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或梨树花芽膨大时药剂防治,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20%灭扫利乳油、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以常规浓度,均可有效地控制此虫的危害。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0.3%苦楝素乳油1000~1500倍液等,亦要间隔5~7天,连续喷药2~3次。

3、果实套袋。实行果实套袋技术,保护和阻止多种病虫害对果实的侵染,减轻果实病虫害的发生。在幼虫危害期,摘除虫苞,消灭在其中危害的幼虫和虫茧。

4、保护天敌,注意园内管理,增强树势。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桃斑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梨叶斑蛾(斑蛾科) 下一篇:背刺蛾(刺蛾科)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