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栀子生长前期,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肥时离根部20厘米左右开沟施肥,然后覆土。进入开花结果期时,应增施氮、磷、钾
复合肥和中、微量元素,每年施1——2次。年前重施
基肥,除有机肥外,配施氮、磷、
钾肥(N:P2O5:K2O=10:3:5)和镁、钼、铁、硼等中微量元素
肥料,每年入冬采果后,提倡中耕,施用有机肥,即腐熟的厩肥、堆肥、畜禽粪便等,用量为15——20吨/公顷或施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的商品有机肥3.0——4.5吨/公顷或施氮磷钾三元
复合肥0.30——0.45吨/公顷,有利于植株恢复生长和越冬;在五六月施
硫酸钾镁肥0.15吨/公顷,促进花芽分化,并视水栀子生长情况增施氮磷钾三元
复合肥0.3吨/公顷左右,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壮大。
施肥时,应注意防止园地土壤酸化。生产上有机肥用量少,盲目大量施用
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影响土壤供肥性能。安吉水栀子园土壤pH。值在3.2——6.3.平均为4.48,呈酸性。最适宜水栀子生长的土壤pH值为4.5——5.5的园地面积不足1/2,pH值低于4.5的偏酸性面积占51.8%。除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酸化外,对土壤酸化园地可增施土壤调节剂,如生石灰,调节土壤酸度,当土壤pH值达到4.5时停用。同时减少或不施生理酸性
肥料,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4. 整枝修剪
水栀子定植2年后,在每年开春时经常抹除主干离地面20厘米内的萌芽,确定主干高度,而后选生长方向不同的壮枝3——4个以培养成主枝,再在主枝叶腋间选留强壮的分枝3——4个培养成副主枝,以后再在副主枝上形成侧枝。经过修剪,形成外圆内空的树冠。入冬后结合清园修枝。及时剪去不合理枝。树冠形成后,经常抹除主干、主枝上的赘芽和萌蘖。
病虫害防治
水栀子初建园区病虫害较轻。随着建园期的延长病虫危害有加重趋势。
水栀子的主要病害为褐斑病。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危害水栀子的虫害主要有咖啡透翅天蛾、栀子灰蝶、介壳虫、蚜虫等。当地以栀子灰蝶、咖啡透翅天蛾危害较重。栀子灰蝶以幼虫蛀入花果内为害栀子,有转移为害习性。造成落花、空果,可严重影响水栀子产量。咖啡透翅天蛾,又名栀子透翅天蛾,幼虫咬食叶片、嫩梢和花蕾,高龄幼虫有暴食习性,潜在威胁很大。水栀子抽梢后可根据虫情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在幼虫1、2龄高峰期进行防治,药剂用40%氯虫·苯甲酰胺4500倍液,或80%
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等喷施;防治介壳虫、蚜虫可在幼虫高峰出现时。用3.2%阿维菌素4000倍液,或70%
吡虫啉水分散剂10000倍液等高效低毒
农药喷施。
水栀子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策略,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优先采用中耕除蛹、整枝修剪、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和利用鸟类、寄生蜂(蝇)、蛛蛛等自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科学进行化学防治,尽量减少
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严格掌控
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严禁高毒高残留
农药的使用,以降低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产品绿色、无公害。
采收及采后管理
果实采收
栀子栽后3年以上开花结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果实逐渐成熟,当果皮呈黄绿色微皱时即可分批采收。立冬前后为最佳采收期。因此时采摘的栀果栀子苷含量和色素较高,尤其是栀子苷的含量可达5%以上。应及时选择无雨露的晴天进行采收。采摘过迟,鲜果会逐渐变软,自行脱落,易被鸟类危害,影响收获率。果实采摘后,用干净的包装物包装后及时送工厂进行加工,忌堆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