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产区种植面积大,长期大面积栽植,因无法倒茬而出现重茬再植造成产量降低
农业科学研究表明,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摄取30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生产实践中由于种植户缺乏辣椒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知识,在矿质营养元素的补充中只注重氮、磷、钾三要素,在管理中每年只给予辣椒田补充氮、磷、钾
化肥,而很少给土壤补充中量、微量元素
肥料,长期的栽培使土壤中的这些营养元素发生了严重的透支现象,且部分种植户在施肥中超量施用氮、磷
化肥,使辣椒地中土壤的营养搭配极不合理,违背了辣椒生长的需肥规律,导致土壤中大量元素氮、磷、钾之间的比例失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影响辣椒营养机理,使植株内源激素分泌素乱,由于营养生长过旺而抑制了生殖生长,所以影响到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投入不足,缺乏科技支撑
由于饮食习惯及传统农业观念影响,对辣椒生产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主要表现在科研投人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储备,专门从事辣椒研究的科技队伍力量薄弱,支持辣椒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少、力度小,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自主选育新品种,一些地区长期依靠传统的老品种,一些地区依靠引进国外或省外的新品种的局面,缺乏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3、产业发展起伏波动大
辣椒种植、销售主体如不了解现代营销知识和国内外市场行情、动态,则很难把握市场机遇,会出现盲目生产经营现象,面对变化的市场,信息不畅,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而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企业十基地+农户、企业十农户、中介组织(服务组织)+农户、基地十农户等模式,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有了明显增强,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合同收购和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但是,企业和椒农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努力实现辣椒的小生产与流通大市场相互接轨,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4、种植技术及实用技术有待于提高
辣椒生产多为一家一户操作,辣椒种植技术水平较低,病虫危害严重。相关研究机构研发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推广应用的能力相对较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多数地区种植多以常规种为主,优良品种少,品种退化严重,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在辣椒产业化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的效益。
5、辣椒生产和市场的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辣椒的科研推广工作一直侧重于高产、抗病的品种,辣椒加工专用品种的研究和生产刚刚起步,辣椒的专业化生产进展缓慢,加工原料生产不能规模化,过度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较难生产出质量稳定的辣椒原料,因而造成品种选育同加工需求相脱节,辣椒加工业的发展缺少专用的优质原料,形成了品种与市场脱节,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的局面,严重阻碍了辣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6、辣椒产业化程度低
辣椒产业化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密切衔接、紧密配合的综合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指一个辣椒加工业或单纯的辣椒种植业。它主要包含:新品种选育(包括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选育),良种繁育和生产体系,优质原料生产体系(包括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科学施肥、科学浇水、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及贮藏-加工-市场销售等。
目前许多地区在发展辣椒产业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标准要求,从原料生产到销售尚未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再加上科学技术条件不一等因素制约,各地的种植方式均较传统甚至落后,辣椒产量变化大,稳产缺乏保障。在辣椒原料生产上还没有严格的裁培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无公害生产技术执行标准来指导生产,致使当地辣椒发展的目的还不明确,存在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