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麦畏
除草剂是1959年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首先开发。为选择性土壤处理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除草剂。商品名阿畏达(Avadax BW)、燕麦畏。
除草剂什么时候打)" alt="野麦畏使用方法(野麦畏除草剂什么时候打)">
除草剂什么时候打)" alt="野麦畏使用方法(野麦畏除草剂什么时候打)"> 野麦畏理化性质
野麦畏纯品为琥珀色油状液体,密度1.273(25/15.6℃),熔点29~30℃,沸点136℃/133.32帕,分解温度大于200℃,蒸气压1.6×10-2帕(25℃)。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4毫克/升,可溶于***、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易燃,无腐蚀性,紫外光辐射不易分解。低毒,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675~2165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LD50为2225~405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大于5.3毫克/升。对兔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皮肤有中等刺激性。在动物体内的蓄积作用属中等。致突变Ames试验为阴性,但国外报道有轻度诱变作用,在试验条件下对大鼠和家兔无致畸作用。两年饲喂无作用剂量,大鼠为17毫克/(千克·天),狗为15毫克/(千克·天),无致癌作用。野麦畏对鱼毒较大,虹鳟鱼LC50为1.5毫克/升(96小时)、无影响剂量小于1.0毫克/升,太阳鱼LC50为2.4毫克/升(96小时)、无影响剂量小于1.0毫克/升。对鸟类毒性低,鹌鹑急性经口LD50为2251毫克/千克,野鸭8天饲喂LC50大于5000毫克/千克。
野麦畏土壤处理,野燕麦在萌芽通过土层时,主要由芽鞘或第一片子叶吸收药剂,并在体内传导,生长点部位最敏感,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伸长,芽鞘顶端膨大,鞘顶空心,致使野燕麦不能出土而死亡。出苗后的野燕麦,由根部吸收药剂,中毒后,生长停止,叶片深绿,心叶干枯而死亡;小麦萌发24小时后便有分解野麦畏的能力,而且随生长发育耐药性逐渐增强。野麦畏挥发性强,其蒸气对野燕麦也有毒杀作用,施药后要及时混土。在土壤中主要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
适用于小麦、大麦、青稞、油菜、豌豆、蚕豆、大豆、亚麻、甜菜等作物田防除野燕麦。干旱多风春麦区使用,播前施药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2千克,加水300升均匀喷雾,混入土8~10厘米,然后播种。土壤湿度较大的冬麦区可采取播后苗前浅混土,每公顷用有效成分0.9~1.2千克,喷药后立即混土2~3厘米,以不耙出种子、不伤麦芽为宜。有灌溉条件麦田可在小麦苗水期施药,在小麦3叶期,野燕麦2~3叶期,结合田间灌水,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2千克。东北、西北严寒地区秋季土壤结冻前施药每公顷1.2~1.35千克,混土8~10厘米,翌春按当地农时播种。大豆、甜菜、油菜等作物播前每公顷用有效成分0.9~1.2千克,加水300~450升土表喷雾,立即混土5~7厘米,然后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