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杀虫剂 杀菌剂 除草剂 调节剂

什么是胃毒作用(胃毒作用机制)

2016-11-20 21:14 作者:李先生  

什么是胃毒作用(胃毒作用机制) 

  胃毒作用机制
  药剂随食物经昆虫口腔进入消化道被中肠吸收,通过体液淋巴到达作用部位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作用方式。有胃毒作用的杀虫剂称胃毒剂。胃毒剂的胃毒作用应具以下两个条件:①昆虫嗜食而不引起呕吐或腹泻。因为呕吐或腹泻会降低胃毒作用的效果。如有一种夜盗蛾幼虫食入含有亚砷酸钠的毒饵后,由于中肠肌肉收缩而停止取食,将已吞食的毒饵呕吐出来,同时消化道内分泌液增多,在消化道的毒饵随粪便成水泻状排出体外;②药剂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能否被溶解与吸收,这与药剂的分子量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解离度等性质有关。理想的胃毒剂,应该是分子量小、溶解度大、解离度小。敌百虫是一典型的胃毒剂,在昆虫体内易被溶解吸收,而且在偏碱性的消化液内被分解为毒性更大的敌敌畏。因此昆虫体内消化液的酸碱度也是决定药剂能否被吸收的重要因素。巴黎绿、氟化钠、氟硅酸钠在鳞翅目的一些幼虫消化道内,吸收量较少,是因为这些幼虫体内消化液的pH为9.2~9.7,解离度大,不易透入。而在蝗虫体内,消化液pH为6.8,吸收较多,胃毒作用大。在昆虫体内尚有很多消化酶可分解胃毒剂使其无毒。如夜蛾幼虫的脂肪酶可分解除虫菊毒素,而有机磷制剂则可抑制消化酶增加胃毒效果。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微孢子虫杀虫机制(微孢子虫杀虫原理) 下一篇:熏蒸毒剂的作用机制(熏蒸毒剂的特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