嗪草酮
除草剂是1971年联邦德国拜耳(Bayer)公司首先开发。为内吸选择性三氮苯酮类
除草剂,又名赛克津、赛克、Sencor、立克除、Lexone、特丁嗪。
嗪草酮理化性质
嗪草酮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25~126.5℃,20℃时蒸气压为133.322×l0-5帕,20℃时水中溶解度为1.2克/升,甲苯中120克/升,甲醇中450克/升。20℃对稀酸和强碱(直至pH12.5)稳定。大鼠口服LD50为1100~2300毫克/千克。对鱼类低毒,虹鳟鱼LC50(96小时)为76毫克/升。嗪草酮能被根、茎、叶吸收和传导,根系吸收后随蒸腾流向上输导,叶部吸收后在体内只能作局部传导,主要通过抑制敏感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致死,受害的叶片由绿变枯黄,但叶脉常残留有淡绿色。施药后各敏感杂草发芽出苗都不受影响,出苗后光合作用受阻,叶片才褪绿枯死。嗪草酮可作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土壤湿润有利于根的吸收,若土壤干旱,在施药后浅耙混土或作苗后喷雾叶面处理效果较好。但茎叶处理药量应略低,避免对阔叶作物产生药害。土壤中粘粒多,有机质含量大,对药剂的吸附也多,施药量宜适当增大。反之,在砂土、有机质少的土壤药量酌减。温度高时用药量应略少。其半衰期一般条件下为28天左右,对后茬安全。
嗪草酮防除对象和适用范围
嗪草酮适用于大豆、马铃薯、甘蔗、番茄、芦笋、咖啡等作物中防治藜、蓼、野芝麻、萹蓄、马齿苋、田芥、荞麦蔓、香薷、鼬瓣花等阔叶杂草及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草;对多年生草基本无效,但也能防治水藻。作物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每公顷用0.35~0.7千克,且与表土混拌(如大豆等)。番茄等宜在移栽前混土或移栽后两星期内施药。嗪草酮可与
氟乐灵、灭草猛、
甲草胺、2,4-滴,稀禾定等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