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用肥存在的误区
一是跟风心理。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农民因为对
化肥性质缺乏了解,通常做法是“随大流”--别人用啥肥自己就跟着用啥肥。但由于新棚、旧棚对
化肥的需求有所不同,不同作物对
肥料的适应性也有差异,所以一种
肥料洒全村”的做法也就带来了迥异的结果。由于用肥不当,不少农户的蔬菜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土壤板结严重,造成了投入的极大浪费。
二是贪利心理。当地农民反映,到
化肥代销点购买
化肥时,经销商经常向他们积极推荐某种品牌,并且许诺买这一产品,可赠以手套、围巾等物品。在赠品的引诱下,这些来源不明、质量可疑的
化肥便成了不少农民的首选。由于这类产品没有明确生产厂家地址,而通常以“XX几公里处”等模糊字样,农民发现上当受骗后,往往很难找到厂家进行索赔。
三是应付心理。在农村,因种种原因导致农户对
化肥使用说明书重视不足,使用
化肥时不求甚解,往往只是简单的“一冲了之”,造成未溶
化肥大面积悬浮地面,作物无法吸收。农户对此的解释是“大棚多,自己文化又少,没工夫细细研究,能凑合就行了”。但这种施肥的随意性无疑会造成投入与收益的失衡。
四是保守心理。在用肥上抱有保守心理的农民不在少数。这类农民往往务农多年,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一旦发现某种
化肥用着好,便从此不再更换。在田间,他们笃信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而对“平衡施肥”、“测土施肥”等新观念、新事物难以接受。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