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09:03 作者:李先生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白背飞虱为介体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白背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若虫、成虫均能传毒,且传毒效率非常高,水稻种子是不带毒的。去年该病在我县中稻、单季稻上普遍发生,造成较大产量损失,目前我县中稻的播种即将开始,各地务必要从中稻的播种开始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重点抓好秧苗期和本田初期白背飞虱的防治工作,减少白背飞虱传毒的机率。主要措施如下:
1、减少毒源:在水稻播种前铲除田边、沟边、路边、水渠边杂草,或用除草剂防除杂草,清除残留在杂草上的毒源,也减少传毒昆虫栖息地。秧田要尽量远离双早稻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统一育秧、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育秧,阻隔白背飞虱迁入秧田传毒危害。
2、吡虫啉消毒浸种或拌种处理:
浸种:中、晚稻播种前用10%吡虫啉300~500倍浸种12小时;
拌种: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20克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2公斤种子即可播种。
3、药剂防治:
、秧田期:在秧苗二叶一心和移栽前各喷药一次;
、大田期:在水稻栽后5—7天及栽后15—20天或有大量稻飞虱迁入后2天内各施药一次。
选用药剂: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10%吡虫啉30克;或25%吡蚜酮16~20克,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迁入虫量多时应加入速效的80%敌敌畏100毫升或20%异丙威100克提高防效。有发病的田块,施药时应加些宁南霉素和叶面肥。
4、注意事项:通过病害早期识别,弃用带毒秧苗;秧田期、分蘖期防治稻飞虱尽量能够统一时间喷药;对大田分蘖期丛病率2%以下的田块,及时将病株踩入泥中;发病率2~20%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清出田外烧毁或就地踩入泥中深埋,减少传毒源,并从健株上掰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保证分蘖数量及有效穗数;重病田及时翻耕改种以减少损失。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