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1.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幼苗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幼a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当叶片上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温度在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是否发病与流行,决定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偏施氮肥、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均易于该病发生。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该病为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