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03:07 作者:李先生
乙草胺主要防除对象有:稗草、狗尾草、马唐、藜、苋、铁苋菜、菟丝子、香薷、繁缕等。
酰胺类除草剂主要被杂草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胚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通过下胚轴吸收然后向上传导。根也能吸收,但吸收量少,传导速度慢。施药时如土壤水分适宜,杂草幼芽能充分吸收药剂,使杂草在没出土前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能够出土时,如果出现降雨,土壤湿度增加,杂草根部吸收药剂仍可逐渐枯死。乙草胺一般用做土壤处理,可在播前或播后苗前使用。乙草胺在生产中一般同氯嘧磺隆、嗪草酮、2,4-D丁酯、异恶草松等药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提高对龙葵、苍耳、苘麻、小蓟等阔叶草的除草效果。播后苗前最好在播种后出苗前3—5天施药。大豆拱土期施药会造成药害,特别是在同防除阔叶杂草的药剂混用的情况下,大豆拱土期施药,可能会造成减产。土壤封闭除草剂用药量应根据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而调整。
土壤有机质在6%以下时,有机质对乙草胺的影响较小。用药量视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土壤疏松、含水量高的地块每公顷用50%乙草胺2.25—3.0升,90%乙草胺1.4—1.7升;土壤粘重,土壤含水量低的地块应适当增加用药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以上时,每公顷用50%乙草胺3.0—4.0升,90%乙草胺1.7—2.25升。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