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3-06-24 08:11 作者:李先生
最近发现一种新的小麦病害叫小麦黄花叶病,此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该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发病初期叶片呈现褪绿或坏死梭形条斑,与绿色组织相间,呈花叶症状;随后造成整个病叶发黄、枯死,发病严重者植株矮化,分蘖减少,节间缩短变粗,茎基部变硬老化,抽出心叶黄化枯死。该病在麦田一般成片发生,严重者全田发病。该病秋苗期侵染但不显症,翌年麦苗返青阶段开始发病,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5-15℃,当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麦播后的土壤温湿度及翌年小麦返青期的气温是影响此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麦播后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春季气温回升缓慢,长期阴雨,低温天气长则病害发生重。小麦感病后,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
1、推广抗病、耐病丰产品种,是防治此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加强农业综合管理。一是合理调整布局,与大麦,油菜等非寄主作物实行多年轮作倒茬;二是适期晚播,避开禾谷多黏菌的最适侵染时期;三是增施基肥,发病初期早施速效氮肥,磷、钾肥等;四是加强管理,防止病残体、病土或病田流水传入无病区,避免串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