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种植的时候常常碰到各种各种的病虫害。而最近的几年里,矮缩病一直困扰着水稻种植户们。矮缩病病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
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状缺刻,色泽淡黄。矮缩病危害水稻的生长,导致水稻减产和质量下降,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那么我们该怎么防止水稻矮缩病了。
水稻矮缩病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手段
文中提出的综合防治手段为药物和农业防治相结合,侧重点是对水稻进行长期的喷药保护,开展的防治手段和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
2.农业防治
农业的防治内容:①耕种时将发病几率较高的农田隔离,在育苗期对秧苗做集中监管,降低病毒的感染。②种植时行宽行窄的方式,灌水时注意水位的高度,适当晒田,预防封行和贪青。在基肥和追肥的工作上尊重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根据其需要进行,避免水稻生长过于繁茂。③品种相同的水稻开展连片的种植,阻断黑尾叶蝉的迁移,有效开展防虫防病工作。④发现有感染现象就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范,阻断病毒的扩散。⑤水稻的收割应采用分片集中收割的方式,从四周开始,这样便能将叶蝉集中到中间后施药将其杀死。在结束收割后也应对田边、沟边的杂草做清除工作,控制病毒的传染。⑥水稻应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并且执行轮种,消除抗性的产生。
3.生物防治手段与物理防治手段
水稻的种植可推行水稻和鸭共育的方式或者振频式的诱虫灯控制病毒传播,此外还可利用天敌、人工网捕等方法对于叶蝉进行捕杀,有效防范矮缩病的发生。
4.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手段是针对携带病原体的昆虫进行。防治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一阶段,4到5期间进行早稻的翻耕时叶蝉转移到秧苗或者本田的时期。二阶段,6月的上旬第一代叶蝉成虫从纯单季的翻耕地点集结到单季的秧苗或者本田的时期。三阶段,7月份中、下旬第2代、第3代叶蝉成虫在早稻结束收割后迁移到晚稻种植的秧田的时期。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含量为50%的杀螟硫磷乳油、含量为50%的异丙威乳油、含量为25%的杀虫双水剂、含量为90%的晶体敌百虫、含量为50%的混灭威乳油,药剂的喷施应该根据稻田病毒感染的实际情况来定。
4.1含量为50%的异丙威乳油的功效。异丙威乳油是氨基甲酸类的化学杀虫剂,拥有触杀、胃毒、熏蒸等功效。作为一种神经毒剂可以促使昆虫的神经出现麻痹后致死。在叶蝉类的害虫上使用其效果较为显著,但有效期较短,在蜘蛛或者飞虱天敌没有危害,人畜会表现出轻微的中毒现象。
喷药方式,将20%的异丙威乳油雾化1000~1500倍后再喷施,间隔5~7天后再开展一次,喷药应该持续2~3次,安全期的间隔应为14天。相应注意事项:在喷施此药的前后10天均不能再使用敌稗,可对蜜蜂造成中毒,对鱼类的毒性较低。
4.290%晶体敌百虫。有机磷杀虫剂,毒性低、杀虫谱广,对害虫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对植物具有渗透性,但无内吸传导作用。
在防治适期,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均匀、周到,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安全间隔期为7d。使用时应注意:①一般使用浓度0.1%左右对作物无药害,高粱、豆类对该药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②药剂稀释液不宜放置过久,应现配现用;③不能与碱性药物配合或同时使用。
4.350%杀螟硫磷乳油。有机磷类杀虫剂,高效、广谱、中等毒性,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能渗透植物组织杀死钻蛀性害虫,残效期较长。
在防治适期,用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喷药应均匀、周到,以提高防治效果,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安全间隔期为21d。使用时应注意:①本品对高粱有药害,对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容易产生药害,使用时要特别注意;②可与常用杀螨剂、杀菌剂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应现用现配;③此药对鱼毒性较大,使用时不要污染河流、鱼塘;④存放在阴冷干燥处,并注意防火。
4.450%混灭威乳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活性成分是灭杀威和灭除威的混合物。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稻叶蝉,在若虫高峰期使用,击倒速度快、药效好。
在防治适期,用50%混灭威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安全间隔期为7~10d。使用时应注意: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②不能在烟草上使用,以免引起药害;③该药有疏果作用,在花期后2~3周使用最好。
4.525%杀虫双水剂。有机氮沙蚕素型杀虫剂,杀虫谱广,高效,有很强的胃毒、触杀、内吸作用,并有一定的熏蒸和杀卵作用。一般中毒的害虫死亡缓慢,但很快丧失取食能力,最后拒食而死。
在防治适期,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喷雾,每隔5~7d施药1次,连续2~3次,安全间隔期为15d。使用时应注意:①该药对家蚕具高毒,在蚕区使用必须十分谨慎;②在防治水稻基部害虫时,切忌干田用药;③豆类、棉花及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对该药较为敏感,尤其夏天易产生药害;④勿与强碱性物质混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