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3-06-20 13:53 作者:李先生
水稻菌核秆腐病主要是稻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两病单独或混合发生,又称小粒菌核病或秆腐病,它们和稻褐色菌核病、稻球状菌核病、稻灰色菌核病等,总称为水稻菌核病或秆腐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优势菌不同,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
一般可结合防治纹枯病同时进行,栽培防病措施可参照纹枯病,但秆腐病与纹枯病也有所不同,故防治上应注意下述几点:
在药剂防治上应把防虫与控病结合起来进行,彻底防除飞虱和叶蝉,可有效减轻病害。在分蘖至拔节期、孕穗至始穗期和灌浆期视病情虫情和苗情,分别喷药各一次,着重喷施植株中下部。药剂可选用16%噻井悬浮剂800~1000倍液,22%双井水剂300~400倍液,40%稻瘟净或异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6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
在水分管理上注意防止稻株生育后期田水落干过早、过重,以免促进病情的发展。
为减少菌源,对重病田尽量做到齐泥低割,不留禾头;病秆尽早烧掉。
选育抗病品种,在广东,科白北田间抗病性表现明显;艮丹红人工接种表现高度抗病,可作为抗源加以利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