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国内外的检疫对象,由于在亚洲国家普遍发生,又被称为“亚洲病害”。病原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pv. Citri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 种细菌,即野油菜黄单孢菌柑橘致病变种,该病菌在叶、枝梢及果实的病部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人、工具及枝叶交接等途径传播到幼嫩组织上成为初侵染源。
柠檬溃疡病发病症状
受害叶片症状:初期为针头大、黄色、油泽状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黄色或褐色病斑,穿透叶的两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灰褐色,随后病部中央破裂,呈火山口状开裂,病健部的分界处有褐色至暗褐色半透明的油浸状釉光边缘,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有时几个病斑联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叶提早脱落。
受害枝梢症状:枝梢上的病斑比叶片上的病斑木栓化程度较高,隆起更显著,黄褐色或灰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或环绕枝梢愈合成不规则形,病斑中央也呈火山口状开裂,病健部的分界处有暗褐色较窄的釉光边缘,但无明显黄色晕环。病斑可深达木质部,当病斑环绕全枝时,枝梢就会枯死。
受害果实症状:果实上的病斑和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而且木栓化程度更高,隆起更显著,坚硬粗糙,呈海绵状,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的火山口状开裂比叶片显著。病斑边缘也有明显的油浸状外圈。在未着色的青果上,有的病斑周围也可见到黄色晕环。病斑仅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发生严重时,整个果面受害,影响了柠檬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柠檬溃疡病发病规律
当幼嫩组织上有水膜层时,细菌便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然后迅速繁殖,充满细胞间隙,刺激细胞增大,使组织膨胀破裂,便出现新病斑。病菌侵入一般经4~6天,最长10天的潜伏期后出现病斑,以后多次进行再侵染,循环危害。雨量多的年份或季节发病重,以夏梢、秋梢受害最重,春梢一般发病较轻。
病菌一般只侵染一定生长阶段的幼嫩组织,如刚抽出的嫩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老熟了的组织或器官都很少被侵染或不被侵染。潜叶蛾等害虫危害严重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病严重。
柠檬溃疡病防治方法
采用综合防治,严格执行植物检验制度,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防止传播蔓延;建立柠檬无病毒苗圃,培育无病毒苗;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时可在各次新梢长2~3cm和叶片转绿期各喷1次药,以保护新梢,保果时可在谢花 后20天、35天和50天各喷药1次,推荐药剂为:72%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30%王铜悬浮剂600~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液6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