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9 13:14 作者:李先生
当前,我县小麦已进入备播的关键时期,为种好小麦特提出麦播期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根据我县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选用适宜品种。一是因天选种。根据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二是因地选种。肥水条件好的高产田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平地选用抗旱耐肥品种。三是因病选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锈病的品种,降水偏多、渍涝严重的地区宜选用耐湿、抗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四是因质选种。根据生产条件变化和产量提高更换新品种。
2.种子处理。加强小麦种子处理,切实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可以推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病时间。根据小麦品种抗病性、发病程度以及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合理选择药剂;严格拌种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拌种后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
3.深耕耙压。深耕23-25厘米然后耙压,或深松30-35厘米再旋耕耙压,以破碎坷垃,沉实土壤,利于根系下扎,防止透风跑墒,保苗安全越冬。
4.施用基肥。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量元素肥。高产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和追施各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
播种
1.适宜播期。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适期早播容易引起小麦冬前旺长,春季冻害。所以对保灌的水地,提倡适宜播期走下限,适期晚播。丘陵旱地小麦播种掌握的原则是“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但今年9月份我县降雨充沛,旱地口墒充足,底墒也得到补充,半冬性品种可以早至9月28日,晚至10月10日播种。
2.合理密植。在适播期内,高水肥地半冬性品种亩播量6.5~7.5公斤,弱春性品种亩播量8~9公斤;中产田半冬性品种7.5~8.5公斤,弱春性品种8.5~9.5公斤;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并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旋耕播种麦田,一定要在播前或播后镇压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调整播种量,每晚播3天增加0.5公斤,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
3.精细播种。用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小麦播种机播种,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播种行距,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