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7 00:32 作者:李先生
大蒜网目拟地甲:
【大蒜网目拟地甲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幼虫为害蔬菜幼苗,取食蔬菜的嫩茎和嫩根,影响出苗。幼虫还能钻入根茎、块根和块茎内取食,造成幼苗枯萎。
【大蒜网目拟地甲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7.2~8.6毫米,雄成虫体长6.4~8.7毫米,黑色中略带褐色,一般鞘翅上都附有泥土。幼虫虫体截面为椭圆形,头部较扁。
【大蒜网目拟地甲防治方法】:
提早播种或定植,错开网目拟地甲发生期。可采用爱卡士5%颗粒剂拌种,或用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农梦特乳油3000倍液,10.8%凯撒乳油2000倍液,5%农梦特乳油1000~2000倍液,或24%万灵水剂1000~1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250~300倍液,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或20%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或50%西维因600倍液喷,或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或灌根。
大蒜蝼蛄:
【大蒜蝼蛄为害特点】:
我国菜田中主要有两种: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蝼蛄食性极杂,可为害多种蔬菜,成虫、若虫在土壤中咬食幼苗和植株根系。蝼蛄活动时会将土层钻成许多隆起的隧道,使根系与土壤分离,至使根系失水干枯而死。
【大蒜蝼蛄形态特征】:
非洲蝼蛄成虫体长30~35毫米,灰褐色,身体瘦小,腹部末端近纺锤形,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3~4个距;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55毫米,身体肥大,黄褐色,腹部末端近圆筒形,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l个距或消失。非洲蝼蛄若虫共6龄,2~3龄后与成虫的形态、体色相似;华北蝼蛄若虫共13龄,5~6龄后与成虫的形态、体色相似。
【大蒜蝼蛄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以及精耕细作、深耕多耙、不施未经腐
熟的农家肥等,造成不利于地下害虫的生存条件,减轻蝼蛄为害。
马粪和灯光诱杀可在田间挖30厘米见方、深约20厘米的坑,内堆湿润马粪,
表面盖草,每天清晨捕杀蝼蛄。
毒饵诱杀将豆饼或麦麸5千克炒香,或秕谷5千克煮熟晾至半干,再用90%
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将毒饵拌潮,每亩用毒饵l.5~2.5千克,撒在地里或苗床上,诱杀
蝼蛄。
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
800~1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3000倍液灌根,隔7~10天再灌1次。
大蒜沟金针虫:
【大蒜沟金针虫为害特点】:
沟金针虫属鞘翅目叩头虫科。为害多种蔬菜,以幼虫在土中取食播下的蔬菜种子、萌出的幼芽、菜苗的根,使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大蒜沟金针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8毫米,浓栗色。雌虫前胸背板呈半球形隆起。雄虫体形较细长,触角12节,丝状,长达鞘翅的末端。卵椭圆形,长径0.7毫米,短径0.6毫米,乳白色。老龄幼虫体长20~30毫米,金黄色,体背有一条细纵沟,尾节深褐色,末端有2分叉。蛹体长15~20毫米,宽3.5~4.5毫米。雄虫蛹略小,末端瘦削,有刺状突起。
【大蒜沟金针虫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深翻土地,破坏沟金针虫的生活环境。在沟金针虫为害盛期多浇
水可使其下移,减轻为害。
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
千克撒施在播种沟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