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症状又称茎裂病。主要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病部产生典型的眼状病斑,病斑初浅黄色,具褐色边缘,后中间变为黑色,长约4cm,上生黑色虫司屎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常穿透叶鞘,扩展到茎秆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或茎秆折断。
病原PseudocercosporellahaerpotrichioidesDei称铺毛拟小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营养菌丝黄褐色,线状,具分枝;还有一种菌丝暗色,壁厚,似子座。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无色,全壁芽生产孢,合轴式延伸。分生孢子圆柱状,端部略尖,稍弯,4—6个隔膜,无色,大小35—70×1.5—3.5。能寄生小麦、大麦、黑麦、燕麦。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越冬或越夏,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传播半径1—2m,孢子萌发后从胚芽鞘或植株近地面叶鞘直接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气温6—15℃,湿度和利其侵入。冬小麦发病重于春小麦。
防治方法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耕播土地,促进病残体迅速分解。适当密植,避免早播,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选用耐病品种。必要时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