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02:12 作者:李先生
水稻幼苗发黄还能长。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病害都有可能引起水稻幼苗发黄,可以在发生初期选用噻菌铜、噻森铜、氯溴异氰尿酸等喷施防治;蓟马为害叶片后出现黄白色小点或微孔,叶尖枯黄纵缩,可以选用噻虫胺、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喷施防治蓟马;肥害或药害引起的幼苗发黄,喷施海藻酸防治。
日前,我种植区域内巡查水稻秧池时发现,有些水稻秧苗(秧池)地块的秧苗有着不同程度的发黄。虽不是普遍现象,但值得重视。现就水稻秧苗易发生的生长状况,及其黄化的原因剖析如下。
一:水稻秧苗的苗瘟因素
水稻秧苗的苗瘟引发其叶片的黄化,一般初期的外在表现为:其叶片上会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褐色的斑点。
针对水稻秧苗苗瘟,可选用三环唑进行预防,若发生普遍则可选用稻瘟灵进行防治。
二:水稻秧苗缺乏营养素的不同外在表现
缺钾:秧苗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新生叶片无光泽,老叶易发铁锈斑点或褐色斑点。
缺氮:秧苗叶尖内卷且发黄。
缺锌:一般表现为叶片白化,或叶片变窄,叶脉发脆易断。
对于水稻秧苗缺素,可选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水溶肥,加上芸苔素内脂进行喷施。
三:飞虱、蓟马等虫害的危害
目前看下来水稻秧苗有不同程度受飞虱、蓟马的危害。其主要表现为秧苗受害叶片会出现黄、白色的小点,严重些的会出现黄白色的小孔,叶片收缩且卷曲。
对于以上虫害可选用比本胜、蚜虱净、扑虱灵、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至30克/亩等,进行联合用药防治。
四:除草剂药害的影响
水稻秧苗除草剂使用不当形成的药害,导致秧苗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其正常的营养传输。其表现为:出现根色发黄或发黑,根系(根须)少,根系短。轻轻拔出秧苗时根系易断开等。
对于除草剂形成的水稻秧苗药害,应及时排水让秧苗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再喷施含有芸苔素内脂之类的调节剂。间隔7至10天再喷施一次其效果则更加明显。
五:水稻秧苗中毒
外部环境温度升高,秸秆还田的地块其秸秆还田不彻底,秸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多种有毒气体,会导至水稻根系发黑,白根变少且根系萎缩,表皮脱落,从而导至水稻吸肥能力变差而导至水稻秧苗发黄。
可以用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锌、过磷酸钙等肥料;根系不好的可以喷洒1%氯化钾溶液、0.2%硫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肥。施用百施利等腐植酸盐类叶面肥,有利于促进秧苗恢复生长。秧田期秧苗发黄要适当补施氮肥,和壮秧营养剂。用17%的碳酸氢铵提苗比较好。
秧苗喷施米醋是我们东北大棚育秧移栽水稻种植区常见的一种育秧期间的管理方式,主要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米醋促进其他的叶面肥和植物内源激素的吸收以及创造一个叶片上的弱酸性的环境。而且,相对来说,秧苗喷施米醋对种植成本的增加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不要,水稻发黄原因——中毒性发黄
①硫化氢中毒。
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现黄褐色,叶尖枯黄,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存一二片绿色新叶。
②有机酸中毒。
稻株根系萎缩,很少生发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应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在有机酸过多的稻田,可施用土壤改良剂,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质,叶面可以喷施普绿植物免疫蛋白诱导剂,提高植物免疫系统抗病能力,三天见效
答 水稻脚叶枯黄什么原因,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养分不足,成水稻生长过程中营养缺乏,可适当追肥。二是水稻枯病引起脚叶枯黄,可喷洒抑制枯黄病类药物。三是正常的新老更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到了中后期,脚叶会逐层枯萎,这是水稻逐渐成熟的表现,属正常现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