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噻草胺是拜耳公司继成功开发苯噻草胺后又一个芳氧酰胺类
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与生长来发挥作用,具有除草活性高、杀草谱广、适用作物宽、高度安全等优点,可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的芽前、芽后早期除草。
氟噻草胺理化性质
氟噻草胺(flufencet)化学名称:4′-氟-N-异丙基-2-(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乙酰替苯胺,CAS登录号:142459-58-3,分子式:C14H13F4N3O2S,相对分子质量:363.3,结构式如上图。
纯品为白色至棕色固体,熔点76~79℃。蒸气压9×10-2 mPa(20℃)。KowlgP 3.2(24℃)。Henry常数9×10-4 Pa·m3/mol(计算值)。相对密度1.45(20℃)。水中溶解度(mg/L,25℃):56(pH 4)、56(pH 7)、54(pH 9);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甲苯、二甲基亚砜>200,异丙醇170,正己烷8.7,正辛醇88,聚乙二醇74(g/L,25℃)。pH 5条件下对光稳定,pH 5~9时对水解稳定。
氟噻草胺的毒性
哺乳动物毒性:急性经口LD50:雄大鼠1 617 mg/kg,雌大鼠589 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 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4 h)>3 740 mg/m3(气雾剂)。无致突变性、致畸性。
生态毒性:山齿鹑急性经口LD50 1 608 mg/kg。山齿鹑饲喂LC50(6 d)>5 317 mg/kg,野鸭>4 970 mg/kg饲料。虹鳟LC50(96 h)5.84,蓝腮翻车鱼2.13 mg/L。水蚤EC50(48 h)30.9 mg/L。蜜蜂LD50(经口)>170 μg/只,(接触)>194 μg/只。蚯蚓LC50(14 d)219 mg/kg干土。
氟噻草胺作用机制
氟噻草胺为细胞分裂和生长抑制剂,主要靶标位点为脂肪酸代谢。氟噻草胺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发挥作用,减少杂草的营养物质合成。可在芽前或芽后早期使用,具有内吸活性,通过质外体传导和分配,具有分生组织活性。
氟噻草胺试验效果
(1)孙作文等利用91.8%氟噻草胺原药对小麦田杂草的生物活性及小麦安全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阔叶杂草中,氟噻草胺对播娘蒿和麦瓶草的效果最好,GR50分别为34.76、37.01 g a.i./hm2,GR90分别为184.18、200.44 g a.i./hm2;对麦家公、荠菜、猪殃殃的效果次之,对阿拉伯婆婆纳的效果最差。在禾本科杂草中,氟噻草胺对早熟禾效果最好,GR50、GR90分别为8.23、51.03 g a.i./hm2,对雀麦、大穗看麦娘、多花黑麦草等的效果也较好,GR50分别为34.43、44.49和28.41 g a.i./hm2,对野燕麦和节节麦效果最差。
氟噻草胺对小麦的安全性较高,当剂量小于400 g a.i./hm2时,3个小麦品种出苗及生长均正常,当剂量为800、1 600 g a.i./hm2时,对小麦生长有影响,小麦出苗后部分扭曲匍匐于地。
(2)王宝亮等利用91.8%氟噻草胺原药对玉米和大豆进行室内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氟噻草胺对3个大豆品种均有很好的安全性,试验所设剂量下出苗及生长均正常;氟噻草胺对3个玉米品种的安全性也较好,当用量为800 g a.i./hm2时,玉米出苗才略表现扭曲,1 600 g a.i./hm2时出苗扭曲明显,抑制植株生长。氟噻草胺对大豆和玉米有很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