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9 10:41 作者:李先生
无花果是一种开花花卉,隶属于桑科榕属,重要发展于一些热带和温带的处所,属***带落叶小乔木。无花果目前已知有八百个品种,绝大部分都是常绿品种,只有长于温带处所的才是落叶品种。果实呈球根状,尾部有一小孔,花粉由黄蜂传播。无花果繁殖容易,治理简单,结果早而病虫害少,栽植后2~3年便可开始结果,7~10年可进入盛果期,无花果种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无花果栽培关键技术。
无花果果实柔软味甜,具特异风味,富含易为人体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也比较高,且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帮助消化,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果品。同时中医认为,无花果果实性味甘、平,具开胃、润肠、消炎、解毒、催乳、止痢和治痔疾等多种功效。民间应用偏方甚多,常以枝、叶、根、果入药。
1、温度:无花果失常发芽所需的温度为15℃以上,低于15℃发芽迟钝、不整齐;
2、水分:建立丰产园应尽量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泥土:无花果对泥土适应性特强,沙土、壤土乃至各种粘重泥土均可栽培,但最适宜的为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偏碱性的沙壤钙质土。
为避免冬季干枯和早春低温冻害,以春栽为好。3月上中旬栽植最适宜。也可秋栽,落叶后立即起苗定植,但冬季应留意培土防寒。定植密度可依据整枝方式、是否设施栽培来定。一般行株距为3米×2米,亩栽111株。苗木栽植时应挖松定植点50厘米见方土层,作10厘米深穴。先修剪受损根和过长侧根停止消毒处置,然后将苗木根系均匀分布在穴中,填土提苗踩实,培土至嫁接口,团作80厘米见方的树盘,树盘略高于地面15~20厘米,灌足底水,然后用1米见方的地膜覆盖树盘。
1、基肥:基肥一般在落叶后的11月中旬~12月上旬,以施厩肥为佳。成年树的必要量,一般每亩施厩肥4000~6000公斤。施肥办法可在行间或株间,开出宽30厘米、深30~50厘米的施肥沟,施入基肥。
2、追肥:无花果第1次追肥应在新梢旺长时的5月,以氮肥为主,每亩施用量14~20公斤。在果实成熟期的8~10月,应追肥2~3次,以复合肥为主,每次每亩用量16~20公斤。施肥办法与基肥相同。
3、灌排水:无花果根系发达,一般不需浇水,但天气特别干旱时应实时给果园浇水,以弥补水分。如降雨过量,要留意实时排除积水以坚持果实糖分,避免形成裂果。
一般情况下,无花果树冠内枝条不密集,适于培养有中心干的无层形或多主枝自然开心形的树形,也可间接从地面分枝形成丛生灌木状的树冠。整形时,对苗木在40厘米~50厘米高处定干,以后全树保留4~6个主枝,中心干有或无均可。各主枝间坚持一定的间距,主枝每年剪留40厘米~60厘米,其上再按恰当间隔配置2~3个副主枝,扩展结果面。
树形完成后,每年只疏除无用徒长枝、密生枝、下垂枝和干枯枝,尽量多保留壮枝结果。收秋果为主的品种,因结果部位多在当年生新梢的中下部,对枝条可适度短截。夏果品种的花芽多着生在枝条顶部,冬季不宜短截健壮枝条,以免影响产量。对分枝少或结果部位逐年外移的无花果树,冬季可恰当重短截,以促发新枝。部分枝条可剪留基部2~3个叶芽。
无花果枝条组织疏松,剪口愈合迟钝,冬剪后常使剪口下~段枝条干枯,影响剪口芽的发展。故凡大的剪锯口应涂抹接蜡或其余保护剂,小枝则可恰当提高短截部位。
无花果的病虫害较少。常见形成较大的迫害的,有桑天牛、根结线虫和果实炭疽病等。桑天牛的防治可参照苹果部分,采用毒签堵塞。防治根结线虫目前重要是避免老园连作和对苗木停止检疫消毒,有条件时也可对泥土停止消毒处置。对果实炭疽病应在夏秋季果实病发前及早喷布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加以防治,后者施药的安全间隔期7~14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