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农作物施用的
肥料种类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施用有机肥比例越来越小,而施用
化肥的比例在80%以上。
化肥虽然肥效较快,但从大面积农作物生产实践来看,肥力的持续性是有限的,
肥料有效利用率不高。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测定,碳酸氢铵有效利用率27%,
尿素有效利用率35%,硫酸铵有效利用率45%,其他大部分都浪费了,其流向一是从空气中挥发,二是降雨时流失,三是被土壤固定。其中,气候对施肥效率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必须根据气候变化情况,灵活采取应变措施,提高施肥效率。
气候比较干燥年份,降雨量比常年大为减少,如果随意在越冬作物上追施
氮肥,不但作物难以吸收,而且还会产生肥害。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大田,才可酌情施用少量
氮肥。据各地总结的经验,越冬作物对磷、
钾肥的吸收、利用率较高,适当追施
磷肥或
钾肥,不仅可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还可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所以,冬季持续干旱时,应施磷、钾含量较高的
复合肥。
进入雨季时,如果偏施
氮肥,不仅会使
氮肥流失,而且会促使作物旺长,导致作物倒伏,还会诱发病虫害,造成减产。进入伏期,暴雨较多,有些植棉农户常在暴雨来临之前往棉田撒施
尿素,结果,施用量越大,雨后乍晴棉花萎蔫越严重,有的棉花甚至枯死。因此,在雨量较多的季节施肥时,一要注意分次施肥,二要采取开沟或打穴的方法深施。
气温对施肥效率的影响较大,一般在0℃~32℃,温度越高,作物吸收的
肥料越多,转换利用率越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制约作物对
肥料的吸收、利用。因此,要根据作物的生育特性,选择适宜的施肥温度。比如,水稻追肥的适宜温度为30℃~32℃,玉米追肥的适宜温度为25℃~30℃,棉花追肥的适宜温度为28℃~30℃,在施肥时应很好把握。
以上几种作物的苗期应施用速效
化肥提苗,高温季节应选早晚气温较低的时段施肥。对于越冬作物,由于冬春季气温较低,要侧重施磷、
钾肥。
作物生育期较长的应适当多施
氮肥,生育期短的则要控制
氮肥用量,以防旺长导致贪青迟熟。高温干旱时,应多施磷、
钾肥,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为防止高温使
肥料挥发,则要在早、晚深施。
总而言之,施肥时应尽量避开不利气候,只有抗灾应变,才能以最少的
肥料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