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30 04:53 作者:李先生
豇豆疫病是我们在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会危害豇豆的茎蔓、叶片或豆荚,多发生在近地面的部位。植株染病后,表面会产生白霉、腐烂,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豇豆疫病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防治?今天耕种帮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豇豆疫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卵孢子萌发,产出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出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豇豆上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到生育后期,病菌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进行越冬。温度和湿度,是发病主导因子,25-28℃,连阴雨或雨后转晴,湿度高,易发病;地势低洼或土壤潮湿、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
因地制宜选择生产用种。抗病品种有鄂豇豆2号。中抗品种有芦113、之证特早30、之豇特长90、之豇矮蔓1号等。南宁白豆角、揭上1号属中感品种,成都五叶子、红嘴燕为高感品种,应因地制宜选用。
实行轮作,下湿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2.5%噁唑菌酮霜腮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68.75%噁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5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