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移栽是一种高效的人工种植甘草生产形式,即先在苗圃地育苗一年,当年秋或翌春再挖苗移栽于大田中。一般培育1公顷地的幼苗可移栽6~8公顷大田,繁殖系数6~8。育苗移栽田比直播田具有种植周期短、成品条草等级高、收获伤根率低、产量高等特点,适合小面积栽培。
1、甘草移栽苗龄:
据研究,不同苗龄甘草移栽定植1年后,以2年苗龄的地下部分产量最大,移栽后其特、甲、乙等级条草的合计产量也较1年苗龄的高。但生产上为了缩短种植周期,通过1年生苗龄幼苗秋季或翌春移栽,加强管理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
2、甘草苗定植时期:
用2年苗龄的甘草苗分别于4、5、6、7、8月定植,一年后观察,发现随定植时间推后,地下部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各级草的产量也逐渐下降。其中4、5月定植与6、7月定植的生物量和各级草产量有显著差异,故甘草适宜的定植期以4~5月为好。
3、甘草苗定植密度:
对1年苗龄幼苗不同定植密度后2年生的甘草田块调查表明,密度过小,主茎分枝增加,侧根增多,随密度增加,株高、芦径、根长、单株生物量有下降趋势,但从群体产量上看,27万~33万株/公顷最大,生物量逐渐增加,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产量积累。从各密度各等级条草比例来看,以18万~24万株/公顷处理的特、甲、乙等级草产量最高。但考虑到产量和生产效益,以定植密度24万~30万株/公顷为好。
4、甘草苗定植深度:
移栽深浅对甘草出苗有较大影响,2年苗龄苗定植深度10厘米处理的出苗较好,但栽至25厘米以上时,出苗较差。定植5厘米的处理1年后产量最高,10厘米处理次之,3厘米和15厘米最低。5厘米处理的条草等级也最高。
耕种帮建议在生产上,在4月上旬移栽,以机械开沟,沟宽30~40厘米,深5~10厘米,将2年苗龄苗条按株距6~8厘米横排放于沟内,覆土浇水。移栽密度18万~24万株/公顷(1年苗龄可增加到27万~33万株/公顷),移栽埋深5厘米。
另外,对甘草肥水试验表明,以"多量施肥、中量灌水"不但可以获得高额产量和高等级商品草,而且出成率和商品率与野生甘草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