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0 22:59 作者:李先生
一.壮秧的作用和标准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达到成苗率高、苗齐、苗壮,保证有足够的秧苗适时栽插,插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秧好一半稻”、“秧壮产量高”,是农民对育秧的正确而深刻的评价,也足见农民对育秧的重视。这是因为秧田期占整个水稻生育期的1/4~1/3,秧苗在秧田期中生长的好坏,不仅影响正常分化形成的根、叶,蘖等器官,且对秧苗移栽后返青、发根、分蘖乃至穗数、粒数等都有深远的影响。由于各地气候、耕作制度的不同,对秧苗的要求不同。杂交水稻强调培育分蘖壮秧、常规品种要求扁蒲壮秧;有的地方采用小苗移栽,也用中苗、大苗移栽。四川省提出空田插小苗、旱小春田插扁蒲秧,迟栽田插分蘖秧三秧配套,以便及时早栽,避免收种逗工,耽误农时。尽管对培育壮秧的具体要求有异,但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移栽后的生长特性上,仍有其共同标准。
1.形态特征
生长健壮,苗体有弹性,叶片宽厚挺健,叶鞘短,假茎粗扁。分蘖秧要带有三个以上分蘖。
生长整齐旺盛,叶色深绿,苗高适中,无病虫,绿叶多,黄,枯叶少。
根系发达,根粗、短、白,无黑根。
秧苗整齐一致,群体间生长旺盛,个体间少差异。
2.生理特点
光合能力强,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多,组织充实,单位长度干物重高。
c/n协调,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绝对含量高,既不因含碳高而生长衰老,也不因含氮多而生长嫩弱,碳氮比小苗为3左右,一般秧苗为14左右,带蘖壮秧还可稍高。
束缚水含量较高,自由水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移栽后的水分平衡,提高抗逆能力,返青成活快。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