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谷子大斑病的发生和防治

2017-12-18 18:55 作者:李先生  

    1发病症状   

    大斑病在谷子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但一般要到中后期以后才陆续较重发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一般从植株底部叶片逐渐向上蔓延发生,但也常有从植株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的情况。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小斑点。在较感病品种上,斑点沿叶脉迅速扩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黄褐色长梭状病斑,一般长2~ 5cm ,宽 0.6cm 左右,发病严重时病斑常相互汇合连成更大斑块,使叶片枯死;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明显的灰黑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这是田间常见的典型的症状。   

    2致病病源   

    2005年秋天,我们对所采集的标样进行分离培养,分离出类似玉米大斑病原菌的长蠕孢菌。2006年春天,我们在谷子幼苗上接种后产生了类似症状,同时又分离到了长蠕孢菌,这就证实了该病原菌是侵染谷子大斑病的病原菌。但该病原和侵染玉米的长蠕孢菌的形态有所不同,具体病原所属的属和种,仍有待于专家做最后的鉴定证实。   

    病菌形态:分生孢子梗丝状,多从叶片气孔抽出,单生或2~6根束生,褐色,不分枝,具2~6个隔膜,正直或具膝状曲折。无性态分生孢子梭形、长梭形,多数正直,有时稍弯曲,中部最粗,两端渐细。分生孢子具2~8个隔膜,大小及形状变异很大,常因品种和环境条件及发生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58~141μm×15~23μm,厚壁,淡褐色至橄榄褐色。   

    病菌生长特征:该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边缘清晰,气生菌丝五色、繁茂,从培养皿背面透过光线观察,菌落橄榄绿色,放射状生长,菌丝发育的温度范围是10~35℃,以28~30℃最适宜,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是13~30℃,最适20℃。分生孢子的形成,特别是萌发和侵入都需要高温条件。   

    3流行传播   

    散落在田间地表的残枝落叶或谷子秸秆垛内残留在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谷子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谷子叶片上,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潜育期的长短因品种的抗病性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感病品种,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7~10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通常7~8月间平均温度在18~ 22℃ 、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地区,适宜于大斑病的发生流行。   

    4防治措施   

    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我们可以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病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首选是选育和播种优质的抗性品种。其次是压低菌源,即谷子收获以后,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通过深翻土地或进行轮作,可以清除埋在土壤里的病残体组织上的大斑病菌,轮作同时可以防治谷子黑穗病等。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追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注意中耕除草,减少菌源;及时排灌避免土壤过旱、过湿;调整播期,适当早播可以缩短谷子中后期处于高温多雨和低温阶段的生育日数,对夏谷子避病和增产有明显的作用,合理密植,通风、通光等。四是药剂防治,用药防治效果不是太明显,可以用一些广谱性杀菌剂。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板蓝根病害及防治 下一篇:板蓝根春季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