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是本地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迁入虫源、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化学防治等多种因素影响,稻飞虱大发生频率提高。上杭县是一个单双季水稻混栽种植区,在防治稻飞虱上面临问题更加复杂,特别是今年稻飞虱特发严重,百丛稻飞虱虫量近万头,现将稻飞虱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概述如下:
一、稻飞虱发生情况
1、发生时间:一年发生4代左右。本地区以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发生危害严重,第二代稻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种类主要以褐飞虱与白背飞虱为害为主,灰飞虱较轻。在当地一般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主要以第二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左右主要以第三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主要以第四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后期稻飞虱为害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2、发生特点:稻飞虱的成虫、若虫均为害水稻,主要集中在稻丛基部吸汁为害。在水稻分蘖期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在抽穗期造成谷粒千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严重的会造成冒穿、倒伏,甚至绝收。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短翅型成虫发生早、虫口高;由于单双季混栽以及田边杂草茂盛,稻飞虱食料丰富,繁殖快;稻田长期用药并且用药不合理,稻飞虱抗性增加;田间种群增长,暴发时间前移,危害期延长。
二、发生为害加重原因
1、气候条件适宜:每年的6月至8月降雨量充沛,有利于稻飞虱迁入,气温在20~30℃有利于稻飞虱产卵繁殖。当遇到气候条件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更有利于稻飞虱的大发生。
2、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的影响:由于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改变,有利于稻飞虱生长繁殖。一是单双季混栽以及稻田边杂草茂盛,使各期迁入的虫源有丰富食料条件和良好的产卵繁殖场所。二是多施或偏施
氮肥,种植高产耐肥品种,使得田间生长茂密,稻株嫩绿,为稻飞虱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田间小气候。
3、
农药使用不合理:农户防治不力,
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稻飞虱为害猖獗。其原因:一是为了防治水稻其他害虫,大量施药,用药乱,对天敌杀伤力大,消弱了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稻飞虱具有较强隐蔽性和区域性,在防治中农户往往有侥幸心里和麻痹思想,常常不能适期防治,危害损失较重。三是由于大量长期使用
吡虫啉类
农药防治稻飞虱,使得稻飞虱抗此类药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