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2017-12-16 11:14 作者:李先生  

    为规范弥勒县芦笋生产,特制定本规程   

    1.范围  

    本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芦笋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档案。  

    本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弥勒县无公害食品芦笋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8321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5294 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芦笋: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芦笋。   

    4.产地环境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不与百合科作物连作,露地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规定,保护设施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294规定。  

    5.生产技术   

    5.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杂交一代种子。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水分≤8%,弥勒宜选用阿特拉斯、早生地王、格兰德、阿菠萝等品种。   

    5.2育苗      

    5.2.1种子处理         

    75%百菌清 , 800倍溶液消毒2小时,种子冲洗后在25℃~28℃水中浸泡36小时,中途冲洗1次~2次,同时换水。      

    5.2.2催芽        

    种子吸胀后于25℃~28℃条件下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洗1次~2次。种子20%~30%露白后即可播种。 

    5.2.3育苗方式        

    推荐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一般用过筛非种植芦笋的客土和腐熟有机肥配制而成,客土和腐熟堆肥或厩肥的比例为3:l。营养钵要求高7cm~10cm,上口径7cm~10cm。采用苗床育苗应做到表平土细,无坷垃,耕深25cm~30cm,畦边做宽25cm~30cm,高20cm的土垄,整平畦面,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3000kg―4000kg,尿素5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5kg。肥料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2.4播种  

    营养钵育苗:播种头天将营养钵浇足底水,播种时先在营养钵中间扎一个小孔,再将单粒已萌动种子播入小孔,随即盖上营养土,盖土厚度为1-2cm。  

    露地育苗:在墒面开好的小沟中将单粒已萌动种子按10cm株距播入沟中,均匀盖土1-2cm厚,浇透水,覆盖保湿即可。   

    5.2.5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充分浇水,苗期土壤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70%,出苗后15-20天可适量施用氮肥拔苗,氮肥不宜施用过多,防止烧苗。应勤拔杂草,注意防治病虫害。   

    5.3开挖种植沟  

    开挖种植沟前应深耕整平,然后再开挖种植沟。要求沟沟深、宽为40cm×40cm。种植沟宜南北开挖,挖沟时上、下土层应分开,回填时将上层熟土与基肥分层填入种植沟。种植沟整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小拱形,移栽前灌水使其沉落,以备定植。种植田四周应开挖排水沟,使其排灌方便。   

    5.4移栽   

    5.4.1移栽时间  

    营养钵育苗:一般播种后60-80天,芦笋苗长至3-5支地上茎,5-8条贮藏根叶即可带土移栽。  

    露地育苗:一般是春季播种,早秋定植。秋季播种,翌春定植。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杂交一代种子。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水分≤8%。   

    5.2育苗   

    5.2.1种子处理   

    75%百菌清可混性粉剂800倍液浸泡消毒种子2-4小时,种籽冲洗后在25-28℃清水中浸泡36小时,中途换水冲洗1-2次。   

    5.2.2催芽  

    种籽充分吸胀后于25-28℃条件下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洗1-2次,种籽20%-30%露苗后即可播种。  

    5.2.3育苗方式  

    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或露地育苗。  

    营养钵育苗:营养土一般筛过的用非种植芦笋的土和腐熟有机肥配制而成,,土和腐熟有机肥比例为3:1。营养钵要求高7-10cm,上口直径7-10cm。  

    露地育苗:要求南北向开墒,墒沟宽30cm、深20-30cm,墒面宽1.2-1.5米,墒长30-50米。亩施腐熟有机肥2-3000千克,均匀墒面并与土壤混合均匀,并用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在墒面上开小沟,要求沟深、宽5cm左右。   

    5.4.2种植密度  

    芦笋行距100-120cm,株距25-30cm。667?O植2000-3000株。   

    5.4.3移栽方法       

    移栽前将苗按大小分级,壮苗和弱苗分开移栽,不宜混栽,移栽深度为5-15cm。栽时要求贮藏根要伸展,移栽后要浇透水确保成活。   

    5.5田间管理   

    5.5.1留母茎  

    应依据不同采收方式、笋龄、时期和根盘大小适量留母茎。  

    一般母株留3-5株,留母茎采笋时,田间应打木桩并用绳子将植株固定或适时封顶以防倒伏。   

    5.5.2培土  

    在采收芦笋时期视土壤情况分次培土,使墒面上窄下宽,墒面宽30-45cm,下宽45-60cm,高度25-30cm。  

    5.5.3牛耕除草  

    结合追肥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牛耕时应避免伤及地下嫩茎和根系,适量覆土。  

    5.5.4整拔清园  

    留母茎前,采笋期间及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应及时将病枯枝及残茬拔除,并带离芦笋地集中烧毁。   

    5.5.5水分管理  

    浇水应根据作物生育期、降雨、土质、地下水位、空气和土壤深度状况而定。  

    幼苗期:移栽后及时浇水,浇水原则为“勤浇少浇”,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60%左右。  

    采笋期:留母茎时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      

    留母茎采笋时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留母茎前采笋时,土壤相对湿度保持60%左右。  休眠期:植株休眠前灌透水一次,但田间不宜积水。   

    5.5.6施肥   

    5.5.6.1施肥原则  

    按NY/496执行,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   

    5.5.6.2施肥方法  

    基肥:每亩在种植沟内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和氮、磷、钾复合肥50kg。年施两次,即冬笋采收结束后施第一次,6-7月份拔除老茎清园施第二次。  

    追肥:追肥用量和时间应根据土壤肥力、生育时期和生长状况而定,但每季应施一次。苗期注意平衡施肥,采笋期不应使用速效氮肥。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6.2防治方法   

    6.2.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避雨栽培,留茎换茎,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残茬,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加强牛耕除草,合理施肥,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害壮苗。   

    6.2.2物理防治  

    设施栽培,用防虫网封闭,用塑料膜盖顶进行避雨防虫栽培,减清病虫害发生。   

    6.2.3生物防治  

    采用BT杀虫性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虫害。   

    6.2.4药剂防治   

    6.2.4.1原则和要求  

    使用药剂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要求。用时应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和排除病虫害抗性的产生和发展。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6.2.4.2主要病害防治  

    茎枯病防治:宜在母茎新枝展开前开始,每3-7天施用40%多菌灵超微粉500倍液进行喷雾或灌根。还可用50%甲托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进行防治。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基部和根部。防治时可用根腐净或多菌灵进行喷雾或灌根进行防治。  

    主要虫害  

    地下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蝼蛄、蛴螬三种,可用3%辛硫磷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灌根。  

    地上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蓟马等害虫,可用菊脂类农药喷雾防治。   

    7.采收  

    根据不同栽培方式适时适量采收,芦笋应在出土后至笋头散开前采收。采收后应放于阴凉处并在2小时内送往加工厂。   

    8.生产档案   

    8.1建立生产技术档案,以方便分析总结。   

    8.2应建立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相关内容。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巧用植物防病害 下一篇:好措施带来大效益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