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酰胺类
杀虫剂属于鱼尼丁受体激活剂,对水稻等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等具有优异防效,并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与现有的其他作用方式的
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氯虫苯甲酰胺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结构中的苯环取代基、吡唑取代基进行结构修饰,于2008年发现具有高杀虫活性的化合物四氯虫酰胺。其可用于防治水稻上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以及蔬菜上的小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
四氯虫酰胺理化性质及毒性
四氯虫酰胺CA登录号为1104384-14-6,化学名称为3-溴-N-[2,4-二氯-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3,5-二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其为白色至灰白色固体,熔点189~191℃,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可溶于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丙酮,光照下稳定。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对家兔眼睛、皮肤均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为阴性,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
四氯虫酰胺防治对象
采用叶碟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对甜菜夜蛾、黏虫、小菜蛾和二化螟的室内活性。四氯虫酰胺在质量浓度为0.3, 1.0, 10.0 mg/L时,药后4 d,对甜菜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7.5%、>90.0%、>90.0%;在质量浓度为0.4 mg/L时,药后3 d,对黏虫的防效在90%以上;在质量浓度为0.8 mg/L时,药后3 d,对小菜蛾的防效在90%以上;在质量浓度为5, 10 mg/L时,药后3 d,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90%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