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粟胡麻斑病

2017-12-11 10:20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MilletBipolarisleafspot
异名:
简介:粟胡麻斑病在各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图 例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和颖壳。(1)叶片。初生许多椭圆形或梭形小点,黄褐色至浅褐色,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变为褐色至黑褐色,中央灰白色,大小(3~5)mm×(2~3)mm。后期病斑表面生有黑色丝绒状霉层。病情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致叶片枯死。(2)叶鞘。病斑黄褐色至褐色,随后扩展成边缘界限不明显的病斑,椭圆形至梭形,或不规则形。多个病斑可相互汇合成大斑。(3)颖壳。症状不明显,很少出现病斑。但有时出现黑色或深褐色的小斑点。遇长期潮湿气候条件,颖壳表面长出墨绿色至黑色的绒状菌块丝。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 (Saw.)Shoem.,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狗尾草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etariae(Ito et Kurib)Drechsler et Dastur,属子囊菌亚门。子囊座烧瓶状,大小(240~500)?m×(220~315)?m,喙长60~125?m。子囊梭形,大小(130~150)?m×(22~32)?m,内含子囊孢子1~8个。子囊孢子线形,具5~9个隔膜,大小(200~315)?m×(6~7)?m。分生孢子梗褐绿色,直立或稍弯曲,有膝状曲折,大小(105~156)?m×(7.5~10)?m。具2~5个隔膜。分生孢子梭状至倒棍棒形,略弯,深橄榄色,大小(40~120)?m×(10~18)?m,具5~8个隔膜。

侵染循环
[侵染](1)越冬。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2)侵入。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产生菌丝直接由表皮或气孔侵入。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高温高湿易发病,雾和露水可加重病害发生。(2)农业防治:酸性、砂质、保肥性差或缺少磷、钾肥的土壤条件下易发病。[比较]粟胡麻斑病与粟瘟病的叶部症状相似,但粟胡麻斑病病斑两端钝圆,而粟瘟病的病斑两端呈纺锤形,较尖。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施足基肥,有机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然后深耕土壤。(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稻瘟灵乳油6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600倍液,或或50%异稻瘟净乳油500倍液喷雾。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粟灰斑病 下一篇:粟叶斑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