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Milletkernelsmut
异名:
简介:粟粒黑穗病为害粟、狗尾草等。粟生产中常见的多发病,常年发病株率为5%~8%,严重的可达20%以上,历史上最高自然发病株率为40%~50%。粟产区常见,各粟产区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在抽穗前不易识别病株和健株。病菌破坏子房,在其中形成孢子堆。开始外包一层黄白色薄膜,后期膜变灰色,内含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膜较坚硬,不易破裂。病粒比健粒略大,外颖仍完好无损。通常全穗发病,少数情况下,穗上有部分健粒。病穗由于大部分或全部子房被摧毁,重量较健穗轻,在田间病穗多直立,易辨认。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粟黑粉菌Ustilago crameri K?rn.,属担子菌亚门。(1)形态。孢子堆球形,大小2~4mm。冬孢子球形,表面光滑,红褐色,大小6~14?m。(2)特性。厚垣孢子存活力很强,在土壤中能存活20个月以上,在干燥情况下可存活10年以上。(3)寄主。粟、狗尾草等。
侵染循环
[侵染]属芽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以冬孢子在种子表面越冬,种子萌发时,从幼苗的胚芽鞘侵入,不断扩展,最后侵入穗部。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该病属芽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萌发时,病菌的双核菌丝主要从幼苗的胚芽鞘侵入,并扩展到生长点,随寄主发育不断扩展,最后侵入穗部,破坏子房,致病穗上籽粒变成黑粉。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龙谷28、鲁谷7号、鲁谷8号、秦谷5号、赤谷4号、内谷5号、晋谷25号、晋谷16号、冀谷11号、公谷62号、九谷7号等。选用无病种子,单打单收。(2)化学防治: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2%的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0.4%的20%萎锈灵乳油拌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