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ottonAspergillusbollrot
异名:
简介:棉铃曲霉病引起棉铃干腐,棉絮品质下降,世界各棉区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棉铃。初在铃壳裂缝、虫孔或伤口处产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后长出黄绿色或黄褐色的粉状物,填满铃缝处,引起棉铃不能正常开裂。连阴雨或湿度大时,粉状物四周长出黄绿色或黄褐色绒毛状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棉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干腐变质。
病原物
[病原]曲霉属的多种真菌,主要种类有: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烟曲霉A.fumigatusFres、黑曲霉A.nigerV. Tiegh,均属半知菌亚门。 (1)黄曲霉:菌落黄色,后变黄绿色至褐绿色;生孢子穗亚球形,上生小梗1~2层;分生孢子梗顶囊球状;分生孢子粗糙,圆形黄色,大小3.5~5?m。(2)烟色曲霉:分生孢子圆筒形,直径40?m;分生孢子梗带绿色,光滑,直径2~8?m;分生孢子球形,粗糙,大小2.5~3?m。(3)黑曲霉:分生孢子圆形,灰黑色至黑色,大小0.3~1mm;分生孢子梗大小(20~40)?m×(7~10)?m;顶囊球形至近球形,表生两层小梗;分生孢子球形,初光滑,后变粗糙或生细刺。
侵染循环
[侵染](1)菌源。病原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2)传播。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多从伤口侵入,也可穿透表皮直接侵入。曲霉菌为害棉铃能侵入种子,造成种子带菌,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棉铃上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蔓延,继续侵染有伤口、裂口的棉铃,使病害不断扩大。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该病的发生与气温高低、虫害及寄生性病害的为害程度有密切关系。该病属高温型病害,病菌生长适温为33℃,气温高有利于发病。铃期病虫害多,棉铃损伤就多,为病菌提供了侵染途径,也有利于发病。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科学配比施用,避免过量或单施氮肥。合理灌溉,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棉田湿度。治虫防病,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及时摘除病铃,烘干或剥晒,减少损失。(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