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豆卷叶螟

2017-12-11 07:04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Beanleafwebber
异名:豆蚀叶野螟、大豆卷叶虫、豆三条野螟
简介:豆蚀叶野螟LamprosemaindicataFabricius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北起吉林、内蒙古,南、东向达国境线,西限自宁夏、甘肃、青海折入四川、云南,长江以南较为常见。为害大豆、绿豆、豇豆等豆科植物。

图 例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幼虫将单个叶片卷成筒状或将邻近的2~3片叶连叠起来做成筒状并藏于其中啃食叶片组织,使叶片呈缺刻或穿孔,后期可蛀食豆荚或豆粒。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世代。河北、山东每年发生2~3代,江西4~5代,广东5代。(2)越冬。以末龄幼虫或蛹在枯叶里内越冬。山东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羽化,个别延续到6月初羽化。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盛发期,为害春播大豆。6月中旬进入第1代成虫盛发期。6~9月份在田间可见各虫态,有时9月豆田还可见很多幼虫。

形态特征
[形态](1)成虫。体长10mm左右,体黄褐色,胸部两侧附有黑纹。前翅外缘黑色,内横线、中横线、外缘线黑色波浪状,内横线外侧具黑色点1个;后翅生有2条黑横线,外缘也为黑色,翅展开时与前翅内、外横线相连。(2)卵。末龄幼虫体长15~17mm,头部及前胸背板淡黄色,前胸侧板具l黑色斑,胸部、腹部浅绿色,气门圈黄色,沿亚背线、气门上线、下线和基线处具小黑纹。(3)幼虫。长0.7mm,椭圆形,淡绿色。(4)蛹。长12mm,纺锤形,褐色,外被薄茧。(5)茧。长17mm左右,椭圆形,薄丝质,白色。

生活习性
[习性](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夜间交配,白天喜潜伏在叶背面隐蔽,有趋光性。多产卵于叶片背面。(2)幼虫。初孵幼虫先在叶背取食,后吐丝把2~3片豆叶向上卷折。幼虫活泼,受惊时迅速倒退。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亦可落地在落叶中化蛹。

防治方法
[防治](1)农业防治。大豆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残留的枯枝落叶,减少越冬虫源基数。(2)药剂防治。在1、2龄幼虫盛发期时,喷洒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800~1 000倍液,或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1 000。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大豆黑斑病 下一篇:大豆缺钾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