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中华蚱蜢

2017-12-11 07:01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
异名:中华剑角蝗、尖头蚱蜢、括搭板
简介:中华蚱蜢学名AcridacinereaThunb.属直翅目蝗科。有夏季型(绿色),秋季型(土黄色有纹)。比中华负蝗大,细长。为杂食性昆虫,寄主植物广泛,有高粱、小麦、水稻、棉花、各种杂草、甘薯、甘蔗、白菜、甘蓝、萝卜、豆类、茄子、马铃薯等作物,蔬菜,花卉。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北至黑龙江,南部到海南,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

图 例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成虫及若虫食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农作物商品价值。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

形态特征
[形态]成虫体长80~100mm,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生活习性
[习性]各地均为一年一代。成虫产卵于土层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在土层中越冬。若虫(蝗蝻)为5龄。成虫善飞,若虫以跳跃扩散为主。

防治方法
[防治](1)农业防治 发展前景 我国食用蚱蜢(蝗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迄今蚱蜢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秋后从田间采收,油炸后即可食用,另外也可加工成各种味道的食品或罐头。蚱蜢产卵量特别大,可以以此为原料加工制作蚱蜢卵酱。发生严重地区,在秋、春季铲除田埂、地边5cm以上的土及杂草,把卵块暴露在地面晒干或冻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盖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2)在测报基础上,抓住初孵蝗蝻在田埂、渠堰集中为害双子叶杂草且扩散能力极弱的特点,每hm2喷撒敌马粉剂22.5~3kg,也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225ml,对水6000kg喷雾。(3)保护利用麻雀、青蛙、大寄生蝇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稀点雪灯蛾 下一篇:大豆黑斑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