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2017-12-11 06:55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
异名:
简介: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是由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的一类重要土传病害,世界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图 例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发病初期玉米茎基1~3节出现大小不等的浅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褐色,气生根变为黑褐色,后期病斑环茎基一周,病节髓组织呈黄褐色干腐状。发病重的植株从病部折断倒伏。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Shoemak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长短不等,橄褐色,顶端膝状曲折数次,宽径6.2~10?m,下部与菌丝同宽,3.7~5.5um,孢痕明显位于孢子梗顶端或折点处。分生孢子暗橄褐色,纺锤形或长椭圆形,正直或向~方弯曲,两端细胞钝圆,具2~9个隔膜,平均6个隔膜,大小(24.9~64.7) ?m×(12.5~19.9) ?m,脐点明显,凹陷于基部细胞,孢子在水中16小时后,萌发率达52.8%。孢子萌发多从两端长芽管。有性态为禾旋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菌为异宗配合种,雌雄同株。自交不孕。该菌在麦秆浸汁琼脂培养基上,pH6~6.5,以透析袋为培养物,24℃培养7天后移至20℃培养14天可形成子囊座。

侵染循环
[侵染]该病是土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品种因素。矮秆品种、早熟品种,易发病。(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是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暴发成灾。(3)栽培因素。播种早,密度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同一品种,一般春播发病轻,夏播发病重。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并适当增施钾肥。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部伤口,也可减轻发病。实行与谷子、大豆、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2)化学防治:田间零星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用量500毫升。每隔7天灌一次,连续2~3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霜霉病 下一篇:玉米立枯丝核菌根腐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