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眼斑病

2017-12-11 06:52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Corneyespot
异名:北方炭疽病
简介:玉米眼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近年来在北方发生有上升趋势。

图 例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经常发生在接近成熟的上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现小而透明的圆形至卵形水渍状病斑,中央乳白色至茶褐色,四周具褐色至紫色的环,并有具黄色晕圈的狭窄带,大小(1~2)mm×(0.5~1.5)mm。从外表看象一种“眼斑”,故称眼斑病。条件适宜时,病斑融合为大的坏死区,发病早的病斑扩展成带状或片状。叶鞘、苞叶也可产生类似的症状。该病与弯孢霉菌叶斑病特征相近,必要时需镜检病原确诊。我国北方时有发生,有些年份有的地块发生重,生产上现已引起注意。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玉蜀黍球梗孢菌Kabatiella zeae Narita et Hiratsuk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初黄色,后变为粉红色至黑蓝色。分生孢子盘无色,无刚毛,大部分埋生在寄主气孔下,极小;分生孢子梗短棒状,单胞无色。有时有2~3梗钻出表皮外。分生孢子长形弯曲至镰刀形,末端尖,透明无隔膜,大小(18~33)?m×(3~4)?m,平均为27?m×3.6?m。分生孢子在玉米叶片气孔中伸出的短梗上连续形成,也可沿菌丝在靠近分隔处产生。将病组织保湿24~48小时,可见2~7个分生孢子聚生在膨大的孢子梗顶端。

侵染循环
[侵染]病菌在种子和病残组织上越冬,也可在幼嫩玉米的病组织上越夏。传播到幼苗上后,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叶片,经7~10天潜育即出现病症。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借风力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致该病扩展蔓延。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孢子萌发适温24℃,在冷湿的气候条件或冷凉、湿度大的山区或7~9月气温不高、降雨多的年份有利其流行。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3)药剂防治:必要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甘薯黑斑病 下一篇:玉米霜霉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