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Jutebacterialblightdisease
异名:
简介:黄麻细菌性斑点病是圆果种黄麻上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各黄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多角形或近圆形油渍状黑褐色小斑,大小2~3mm。严重时,一片叶可达数十个病斑,有时连接成较大病斑,引起病叶发黄早落。严重时造成中、下部叶片大量脱落,影响麻株生长。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 Xanthomonas nakatae(Okale) Dowson。(1)形态。菌体单生,杆状,大小(0.3~0.4)?m×(1.1~2.5)?m,有一根极生鞭毛,无荚膜。(2)特性。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性。发育最适温度30~32℃,最高39℃,最低10℃,致死温度52℃,10分钟。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残组织中或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来年从幼苗叶片的气孔或水孔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种子上带菌的在幼苗长出时便可为害子叶。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菌脓,由风雨或昆虫传带进行再侵染。长江流域在梅雨期及秋雨期发病最盛,7~8月份间天气干旱,病害发展受到抑制。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暴风雨常引起该病的大流行。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100倍液,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 100倍液浸种。隔3~4小时搅动1次,在18~24℃温度下浸24小时,将种子捞起即可播种。如遇阴雨无法播种,可晾干备用。(1)农业防治:无病麻地留种或从无病区引种。重病区可改种长果种黄麻。(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1∶100倍式波尔多液,视病情防治1~2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